即時回應 食品安全 2021-02-04乳牛的一生之專家意見鮮乳富含豐富營養素,也是許多人每天必喝的飲品之一。但你知道乳牛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嗎?退休的乳牛去了哪裡呢?鮮乳是怎麼製作的?裡面又有什麼成分呢?閱讀更多
科學資訊 食品安全 2021-02-01年菜保存──專家QA在除夕,親友圍爐吃年菜是新年重要的習俗之一,除了表示全家團圓外,不同的菜餚也象徵著不同的意義。但是我們該選擇怎樣包裝的年菜呢?吃不完的年菜又該怎麼保存呢?閱讀更多
科學文章 電子報 2021-01-29假新聞大作戰,「看」出最佳免疫力假新聞的傳播及影響就像瘟疫,即使盡可能偵測與澄清假新聞,仍有許多問題,例如人們抗拒接受正確的資訊、很難訓練大眾破解假新聞等。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更積極對抗這場瘟疫呢?閱讀更多
生物醫療 科學資訊 2021-01-29新冠疫苗科學資訊在現行全球接種的疫苗種類中,輝瑞(Pfizer)與莫德納(Moderna)製作的都是mRNA類型的疫苗。 接種mRNA疫苗並不會感染新冠肺炎,因為疫苗並不是用病毒製作出來的,而是利用「脂質奈米顆粒」包住一段帶有重要訊息的mRNA。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1-01-29印度研究指稱吃素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較低?網路流傳:「世衛組織研究發現,唯有素食者可不受新冠病毒感染!」,加上近日一篇印度研究發現吃素與O型血的受測者有較低的感染新冠肺炎機率,這其中可能的關聯是什麼?我們又應如何理解其中的關聯與研究本身的限制?閱讀更多
生物醫療 科學文章 2021-01-28科學研究中的相關與因果有段逸事敘述二戰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差點死於肺炎,幸好佛萊明(Alexander Fleming)發明青黴素(盤尼西林)救了他。事實上,並非青黴素拯救邱吉爾;青黴素對於許多病菌並無作用,包括肺結核的病原結核桿菌。真正拯救邱吉爾的,是磺胺類藥物(sulfonamides)。閱讀更多
科學文章 電子報 2021-01-28論壇:眼見不為憑——查證作為媒體素養的第一步在第一場次〈科普知識從哪來——科普形態的轉變〉的討論中,科學傳播實務者不斷提起,當「網路」成為民眾接收資訊的主要管道,「人人都可以是媒體」是降低參與科學傳播門檻的機遇,同時也挑戰閱聽眾判斷科學證據力的能力。閱讀更多
科學文章 食品安全 2021-01-27龍蝦的復育與養殖之路在全世界分布的260種龍蝦中,目前只有三種科別的龍蝦具有商業價值,分別為:海螯蝦科(Nephropidae)、龍蝦科(Palinuridae)以及蟬蝦科(Scyllaridae)。其中較知名的物種有海螯蝦科裡的波士頓龍蝦、加拿大龍蝦;蟬蝦科裡的海戰車、蝦蛄;而臺灣常見的龍蝦科物種,波紋龍蝦、日本龍蝦和錦繡龍蝦。閱讀更多
生物醫療 科學資訊 2021-01-22〈英國研究:新冠痊癒者 八分之一會在5個月內死亡〉報導錯誤每日電訊報2021年1月17日報導一篇發布在MedRxiv預印本平台的研究 ,編譯報導在1月18日編譯這則新聞,然標題與內容錯誤,使這篇編譯自國外媒體之報導,恐有誤導民眾之嫌。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特此提出建議。閱讀更多
其他 即時回應 2021-01-22「餵食野鳥的影響與研究」之專家意見2020年12月8日,由於現任國際荒野基金會董事長徐仁修在個人臉書發表關於「有限度餵食」野鳥的言論,引起眾人熱烈討論餵食對野鳥的影響、國外餵食野鳥的案例,以及目前臺灣餵食野鳥的情況。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