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0-02-042019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研究報告之專家意見近期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台灣已出現第一起本土居家感染的確診病例(2020/1/29),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邀請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教授、臺灣大學獸醫學系陳慧文副教授、臺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方啟泰教授以及中興大學獸醫學院吳弘毅教授,回應目前最新的兩篇科學研究,與釐清相關科學資訊。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0-02-03專家提供口罩的科學資訊與使用的問題回應耶魯大學公衛學院疾病感染模型與分析中心(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 Modeling and Analysis)的乍得·韋爾斯(Chad R. Wells)博士閱讀更多
智慧機械 科學資訊 2020-02-03關於5G所需要知道的名詞5G指的是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的泛稱,不是指單一技術。在5G之前分別有第一代至第四代行動通訊網路,每一代的關鍵應用和網路技術重點整理如表1。閱讀更多
生物醫療 科學資訊 2020-01-22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科學資訊病毒感染細胞的第一步是冠狀病毒蛋白與細胞受體結合,病毒膜上的棘蛋白(spike,S protein)與人類受體(receptor)的親和度要足夠高,才能成功感染人類細胞。閱讀更多
科學文章 2020-01-21超越平衡報導?衛報的氣候變遷用語調整在上一期電子報中,我們談到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017年因為廣播節目主持人訪談氣候變遷懷疑論者,且在訪談過程中,並未基於已知的科學知識「人類行為是造成現今全球暖化的重要因素」,來挑戰受訪者認為全球暖化不存在的論點。閱讀更多
氣候變遷 科學文章 電子報 2020-01-21英國研究如何成為報紙頭條(七)氣候懷疑論者的養成手記英國廣播公司主播,西桑斯在其回憶錄中曾批評在BBC的報導中,氣候變遷報導只有單方面的故事,即「全球暖化正在發生」。他認為不論反對者的聲音多麼邊緣,都應該被聽見、在報導中佔有一席位置。但在科學報導中無論如何都力求平衡觀點是危險的,未經深思的平衡報導容易讓大眾錯認「科學界的共識」。閱讀更多
科學資訊 能源 2020-01-20輻射的健康影響──專家QA輻射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從大氣、地表、食物的天然輻射;日常用品如手機、微波爐使用時所產生的輻射;常見於醫療使用,電腦斷層掃描、X光檢查的輻射;乃至於潛在的核能輻射風險。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