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living with COVID-19,與病毒一起生活?」專家意見
「living with COVID-19」其實在世界各國,有不同的應對策略,並不代表完全回到和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一樣的生活。是否選擇放寬檢疫措施,也各有利弊。如果臺灣要和新冠病毒一起生活,目前的條件是什麼?有哪些面向要納入考量?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專家發表看法。
閱讀更多「可逆電轉氣儲能系統」專家意見
2022年4月19日晚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發布一篇新研究〈可逆電轉氣系統用於能源轉換於儲存〉(Reversible Power-to-Gas systems for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在走向零碳電力的過程中,儲能系統是讓電力調度更有彈性的關鍵,據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台灣電轉氣儲能系統的技術進展。
閱讀更多「研究:迷幻蘑菇的成分治療憂鬱症可增加大腦迴路整合」專家意見
今(2022)年4月11日台北時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最新研究,探討迷幻蘑菇中的成分對治療憂鬱症的效果。研究人員分析共59位較難治型憂鬱症(treatment-resistant [...]
閱讀更多「香港的COVID-19感染狀況和接種疫苗有效性」專家意見
來自香港的研究團隊於今(2022)年3月22日發布尚未經同儕審核的預印本研究。研究分析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3月8日期間,COVID-19感染後得到輕症、重症,以及死亡的病例。作者使用負二項式(Negative binomial)模型的推估方法,綜合疫苗覆蓋率和人口數據,評估BNT和CoronaVac(科興)此兩種疫苗接種一劑,兩劑和三劑的有效性。
閱讀更多「IPCC AR6第三工作組報告:氣候變遷的減緩」專家意見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2022年4月4日台北時間23:00,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的第三工作組報告〈氣候變遷2022:氣候變遷的減緩〉。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摘錄報告決策者摘要重點,並邀請專家提供對此份國際重要報告之觀點。
閱讀更多「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專家意見
國家發展委員會在3月30日上午10:00舉辦記者會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會中宣示台灣將在2050年將達到淨零排放,並提出下列階段性目標。
閱讀更多「空污影響全球人類的平均餘命報告」專家意見
美國健康效應研究所(Health Effects Institute)在今(2022)年3月2日,公布兩份新的「全球空氣狀況報告」(State of Global Air Report)。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空氣污染研究與風險評估領域的專家,對此篇研究解析與評論。
閱讀更多「光誘導蛋白質聚集的技術幫助研究巴金森氏症病因」專家意見
來自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等的研究團隊,今(2022)年3月9日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公開研究論文,研究運用光誘導蛋白質聚集的技術(簡稱LIPA),發現體內的Alpha突觸核蛋白聚集,會損害特定腦區(黑紋狀體)的神經傳導,誘發神經病變和類似帕金森氏症的運動障礙。作者認為,他們的發現提供了未來研究帕金森氏症時,觀察相關蛋白質生成與聚集的新工具。
閱讀更多「研究可偵測人體血液中的塑膠微粒」專家意見
這篇研究屬於分析方法開發的研究,著重在血液塑膠成分分析方法與再現性與背景干擾處理。這篇研究僅能回答所開發方法能偵測血中塑膠微粒成分精確度與準確度。對於人體暴露途徑、內在暴露劑量、毒理反應、健康效應等問題仍需更多研究。
閱讀更多「長期暴露空氣污染與免疫介導發炎性疾病的關聯」專家意見
若能以全球尺度考量各區域污染特性、主要污染來源及暴露濃度高低之不同,提高空氣污染暴露評估時間及空間解析度,並考量個人層級之因素,如:吸菸、基因、個人生活史及作息、職業暴露、社經地位等因素,將有助於各國了解可能造成的健康風險並提供如何針對污染源頭採取有效措施,以降低民眾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產生健康危害的風險。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