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諾貝爾生醫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3)年的諾貝爾生醫獎,由卡塔林.卡里科 (Katalin Karikó)和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獲得殊榮,以表彰他們在mRNA疫苗技術的貢獻。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總結,這次得獎者在15年前不顧艱難所發明的技術,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成為mRNA疫苗快速發展的基礎,及時製造出足夠的疫苗來對抗新冠肺炎,未來更可發展出能預防其他疾病的疫苗,實至名歸。
閱讀更多

IPBES外來入侵種報告與台灣外來入侵種現況線上記者會 新聞稿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於台灣時間9月4日晚間發布《外來入侵種評估報告》。報告指出,外來入侵物種對全球的自然、經濟、糧食安全和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威脅。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鍾國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郭奇芊,以及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於線上記者會說明這次IPBES報告內容與台灣外來入侵種的現況。專家強調,最重要的是落實邊境防治,不要再有新的外來入侵種進入台灣。
閱讀更多

日本排放核廢水線上科學記者會 新聞稿

日本福島核廢水的排放設備預計於六月底正式完工,排放核廢水後多久會影響各國?會怎麼影響太平洋國家?是太平洋國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今(21)日紐西蘭科學媒體中心、澳洲科學媒體中心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共同舉辦線上記者會,專家表示,氚是自然元素,排放核廢水前,必須確保廢水中沒有更難處理的其他放射性元素,也應進一步反思選擇不排放核廢水的風險。
閱讀更多

森林砍伐對昆蟲的影響 最新研究記者會 新聞稿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聖峰研究團隊,今(24)日在專門發布生態與生物學研究的《英國皇家學會報告B系列》期刊發表最新研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沈聖峰與研究第一作者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詹仕凡,於線上記者會分享此篇研究成果。沈聖峰指出,這篇研究與哥倫比亞大學及國立成功大學合作,是全球首次有研究提供實證,解釋森林砍伐導致的日溫差加劇,影響物種競爭的機制。
閱讀更多

台灣水資源塑膠微粒現況記者會 新聞稿

微塑膠不僅會進入生物體,也影響整個自然環境,且與人類行為及生活切身相關。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11)日邀請三位在台灣監測微塑膠的專家,說明他們探究台灣不同水資源區域,從陸地上的灌溉水、沙灘、河口到海洋微塑膠的現況。專家指出,從源頭攔截並建立一致的監測標準,了解台灣微塑膠分佈的熱點、現況與趨勢,才能制定有效的減量策略。
閱讀更多

「淨零之路」研究專書線上發布記者會 新聞稿

當前的科學證據都不斷呼籲,人類應該快速、深度的減碳,台灣政府也在一年前提出2050淨零路徑與策略。今(31)日,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發表「淨零之路-臺灣深度減碳」研究專書,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協同研究專書的兩位主編,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寳貫以及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舉辦記者會回應政府的淨零規劃,並提出更積極的淨零路徑,呼籲台灣應把握關鍵的淨零契機。
閱讀更多

IPCC AR6 總結報告線上解析記者會 新聞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昨(20)日發布第六次評估的總結報告決策者摘要。報告指出,大氣、海洋、冰凍圈和生物圈已發生廣泛而迅速的變化。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已經影響到全球,並釀成許多極端氣候事件。對自然和人類造成廣泛的不利影響,以及相關的損失與損害。這次的報告再三呼籲,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刻,專家也提醒,我們這10年做的所有決策與行動,會改變並決定未來十年甚至百年的地球氣候。
閱讀更多

音樂訓練改變大腦網絡研究登《人腦圖譜》期刊封面記者會 新聞稿

今(2023)年1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謝仁俊講座教授與腦科學研究所陳麗芬教授團隊的研究,登上國際腦功能學術領域的經典期刊《Human Brain Mapping》(人腦圖譜)封面,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謝仁俊與陳麗芬教授的研究團隊於線上記者會分享此研究細節與成果。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