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報告首次揭露全球外來入侵種數據 專家:應有共識減少外來入侵種、避免放生移植外來種、落實邊境防治

 

發稿時間:2023年9月5日

發稿單位: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於台灣時間9月4日晚間發布《外來入侵種評估報告》。報告指出,外來入侵物種對全球的自然、經濟、糧食安全和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威脅,且全球的動植物滅絕事件中有 60%完全或部分由外來入侵種導致,報告統計至少有1,215個原生種因為218種外來入侵種的影響而滅絕。

根據IPBES昨日記者會說明,這是第一份,全面性整合入侵種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全球報告。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因為生物入侵問題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超過 4,230 億美元,經濟損失的趨勢從 1970 年以來每十年增加四倍。這份報告提供證據、工具和選項,幫助各國政府實現關於防治外來入侵物種的新全球目標。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鍾國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郭奇芊,以及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於線上記者會說明這次IPBES報告內容與台灣外來入侵種的現況。專家強調,最重要的是落實邊境防治,不要再有新的外來入侵種進入台灣。

鍾國芳首先表示,IPBES外來入侵種報告提到需要正視入侵種的問題,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所提的「維持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不謀而合。鍾國芳說,外來入侵種導致原生種和本土物種的多樣性喪失,物種一旦滅絕,造成的是無法回復的影響。根據IPBES報告中列出的入侵種名單,在全球入侵範圍最廣的物種是布袋蓮,布袋蓮對於仰賴淡水域漁業為生的國家損害尤其嚴重。雖然在台灣近幾年的關注度不高,但仍是嚴重影響台灣低海拔淡水生態系的外來入侵植物。

鍾國芳說明IPBES報告中提到,為了達成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在2050年人類與自然共存的目標,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行動目標6」提出到2030年必須降低已知或潛在外來入侵種引入和族群建立,以減低和補救外來入侵種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服務的負面影響至少達50%。鍾國芳說台灣就是屬於IPBES報告所述,需要優先移除或控制外來入侵物種的島嶼地區。而要在台灣處理外來入侵種的問題,首要議題是有完整的國家物種名錄,才能釐清一個生物究竟是本土種還是外來種。然而我國仍缺乏許多生物類群的分類專家,物種鑑定的專業與資源仍不足。鍾國芳提醒這些對於控制外來入侵種所需的生物分類學專業,都需要政府持續投入資源、更新現有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才會有足夠專業人力願意投入,才能幫助鑑定與移除外來種,也才有工具來及時偵測外來種及入侵種,將台灣資料與國際接軌。

鍾國芳強調,生物多性喪失是國際問題,台灣的外來入侵種現況很嚴重,氣候變遷和入侵生物的問題已經綁在一起,期待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升級,也拉高生物多樣性議題的能見度與重要性。鍾國芳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落實邊境防治,不要再有新的外來入侵種進入台灣,目前台灣土地上的生物入侵問題已經處理不完了。

郭奇芊說明外來入侵種對人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案例。郭奇芊表示,外來入侵種影響到人類健康的情形經常發生,如外來種埃及斑蚊傳播登革熱、外來種非洲大蝸牛和福壽螺,帶有許多可能會致命的寄生蟲都是台灣常見的案例。郭奇芊分享自己研究外來入侵植物銀合歡與恙蟲病的經驗,恙蟲病是台灣常見由恙蟲叮咬引起的疾病,會寄生在鼠類身上,而銀合歡有生長快速、密集的特性,便於鼠類躲藏。郭奇芊研究澎湖恙蟲病盛行的地區,發現至少有70%的恙蟲在銀合歡林中發現,加上銀合歡本身可以適應環境較差的地方,生長快速,排擠當地原生植物的生存。

而從恙蟲寄生在鼠類的能力來看,研究發現本土種的赤背條鼠,和來自東南亞隨著貿易,意外進入台灣的入侵種緬甸小鼠,身上帶有恙蟲的數量不同,平均每一隻本土種老鼠帶的恙蟲數量,比外來種多了40%。郭奇芊指出,這表示外來入侵種是很複雜的議題,大多數綜合的效應是負面影響,但若單獨從恙蟲病對人類影響上不一定完全負面,是需要更多研究和綜合考量多種影響因素的。

楊懿如以台灣移除斑腿樹蛙和海蟾蜍為例,呼應IPBES報告中強調的重點之一,即控制外來入侵種時移除是成功可行的方法。楊懿如說明在地經營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要達到移除外來入侵種的效果其實需要當地社區的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

楊懿如表示,當初發現斑腿樹蛙入侵台灣的時候已經太晚,已經超過了早期根除的黃金時間(五年內)。在大肚山發現台灣原生種布氏式樹蛙已經消失,才開始採取圍堵的策略,配合培訓志工和民眾通報,執行得非常辛苦,歷經數年才在強力移除的地區,調查到斑腿樹蛙的數量有下降。

楊懿如說,因為有斑腿樹蛙的前車之鑑,最近發現的另一外來入侵種海蟾蜍,才得以受到控制。楊懿如指出海蟾蜍也就是蔗蟾,在野外壽命有五年,當初為了防治甘蔗蟲而引進,是世界上的百大入侵種。楊懿如表示海蟾蜍2019年在台灣被發現時,因為容易辨識,擴散也還不如斑腿樹蛙嚴重,因此立即開始執行與規劃海蟾蜍移除,集結眾多人力與地方政府和居民一起幫忙,在當地設立收容點,才會比斑腿樹蛙控制的快速,目前海蟾蜍僅分布於草屯地區,現在已移除九千多隻。

楊懿如說明海蟾蜍的案例因為有從源頭迅速的管理,像是禁止輸入、飼養要登記等,並跟一般大眾和居民溝通,也是預防產生新的外來入侵種,回應IPBES報告中需要的統整性治理。楊懿如回應記者問題時提到,希望台灣可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根除海蟾蜍的案例。

相關資訊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