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廣設太陽能板會導致乾旱?」專家意見

近期網路輿論討論「廣設太陽能板可能會導致乾旱」,其主要的論述有兩個。第一個論述是,太陽能板會反射光和熱至大氣層,讓台灣上空沒有冷空氣,以致於水氣無法凝結為水滴;第二個論述引用《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期刊2016年的研究,說明大規模太陽能板會導致熱島效應,減少降水。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釋,當前網路輿論的討論是否符合科學研究已知的現況。
閱讀更多

「高溫影響太陽能板效率?」專家意見

07/25台灣媒體引述歐洲新聞台(Euronews)報導,指出歐洲連日高溫與熱浪,可能會阻礙太陽能板發電。新聞指出,太陽能板多數在理想溫度攝氏25度的氣溫下測試效能,這也是最佳發電條件。若高於這個溫度,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會開始下降。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釋台灣的太陽能板發電效率。
閱讀更多

「全球太陽能發電裝置盤點」專家意見

這份《自然》期刊的研究採用卷積神經網絡(CNN)與遞迴神經網路(RNN),訓練機器學習辨識遙測圖像中可設置10KW以上太陽能裝置容量的商業、工業等基礎設施。用以盤點全球工商業設施可裝置太陽能板的空間,研究發現可裝置量是過去預估的432%,應可達成減碳目標。近年太陽能設備裝置位置亦是台灣的相關爭議,這樣的盤點方式是否已可擴大應用,使不同地區更準確選擇太陽能板裝置位置?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

太陽能板廢棄回收與再利用技術觀點

現今全球環保意識高漲,驅使裝設再生能源成為改善氣候變遷的重要目標。太陽能因此成為各國推動綠色能源的主力,全球太陽能板裝置容量不斷增加,平均太陽能板汰換約在裝置完成20年後,略估2030年後將處理大量太陽能板廢棄物
閱讀更多

日食對太陽能發電影響專家意見

今年6月21日下午台灣可見日環食奇景,但以太陽能發電而言,下午兩點多日食開始時,正是發電最為豐沛的時刻。因此日食會不會影響太陽能發電?對電網穩定會否有影響?成為民眾關心的問題。對此我們邀請專家提供意見。
閱讀更多

能源名詞解釋

常見用於能源容量/發電量單位大小的描述,例如裝置容量或機組的發電量。用中文呈現瓩時,最常見的換算錯誤是將「瓦」作為「瓩」使用,會導致兩個數字落差1000倍。
閱讀更多

(下篇)新世代太陽能電池─專家 QA

隨著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發展,新世代太陽能亦逐漸出現在科技產業的報導中,但相較於目前臺灣主要採用的矽基太陽能電池,一般公眾對新世代太陽能電池的技術認識更為不足,隨著未來太陽能將逐漸成為綠能的主力,我們該如何理解與認識新的太陽能電池技術?
閱讀更多

(上篇)新世代太陽能電池──專家QA

隨著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發展,新世代太陽能亦逐漸出現在科技產業的報導中,但相較臺灣目前主要採用的矽基太陽能電池,一般公眾對新世代太陽能電池的技術認識更為不足,隨著未來太陽能將逐漸成為綠能的主力,我們該如何理解與認識新的太陽能電池技術?
閱讀更多

(中篇)新世代太陽能電池──專家 QA

隨著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發展,新世代太陽能亦逐漸出現在科技產業的報導中,但相較於目前臺灣主要採用的矽基太陽能電池,一般公眾對新世代太陽能電池的技術認識更為不足,隨著未來太陽能將逐漸成為綠能的主力,我們該如何理解與認識新的太陽能電池技術?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