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mRNA疫苗技術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癌症疫苗新時代將來臨?

2023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魏斯曼教授與匈牙利裔美籍生技科學家卡里科博士共同獲得,兩位也是2022年唐獎的得主,最主要貢獻是將mRNA中的組成分子「脲核苷」替換為類似的分子「假脲核苷」,使mRNA可以有效逃過免疫系統的監視,不再誘發強烈發炎反應,這項研究發表於2005年的免疫學期刊。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將魏斯曼教授與卡里科博士的mRNA疫苗技術推向臨床實踐,mRNA新冠疫苗橫空出世,成為人類對抗新冠疫情的利器。未來,mRNA癌症疫苗可望開啟癌症治療的新頁,為癌末病人帶來生機。
閱讀更多

2023諾貝爾生醫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3)年的諾貝爾生醫獎,由卡塔林.卡里科 (Katalin Karikó)和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獲得殊榮,以表彰他們在mRNA疫苗技術的貢獻。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總結,這次得獎者在15年前不顧艱難所發明的技術,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成為mRNA疫苗快速發展的基礎,及時製造出足夠的疫苗來對抗新冠肺炎,未來更可發展出能預防其他疾病的疫苗,實至名歸。
閱讀更多

mRNA疫苗與免疫治療攻克癌症的現況與未來策略

mRNA技術在新冠疫苗的成功算是意外插曲,原先的戰場其實是在癌症疫苗。莫德納與輝瑞兩家公司一開始是從癌症疫苗開始研發,因為投入新冠疫苗研發讓mRNA技術快速成熟,現正以「重新崛起」之勢,吹向癌症治療領域。目前各種癌症疫苗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根據目前資料,全球共超過20個mRNA技術瞄準免疫治療,約有11件在臨床試驗階段,例如:莫德納的mRNA-4157、BNT111在黑色素瘤已進入臨床二期,以及CureVac在前列腺癌的臨床試驗等。
閱讀更多

「6-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專家意見

臺灣於今(2022)年4月17日決議,核准莫德納疫苗可提供6至11歲兒童接種,衛生福利部的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 同意莫德納疫苗適用於6至11歲兒童,劑量為成人的一半(每劑0.25毫升,含50微克的mRNA),完整接種為施打2劑,但考量副作用,2劑需間隔28天。對於應如何看待臺灣兒童疫苗接種,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根據現有的研究與臨床試驗數據,以及有限的真實世界施打數據,給予專業意見。
閱讀更多

「mRNA新冠疫苗與心肌炎的研究」專家意見

近日台灣媒體報導青少年打BNT疫苗議題時,提到一篇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發表的文章:「Myocarditis With COVID-19 mRNA Vaccines」,整合有關mRNA新冠疫苗與心肌炎的既有文獻,以及已發表的數據。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專家回應,期望基於科學證據,讓大眾更正確的理解COVID-19 mRNA疫苗與施打疫苗後的心肌炎事件。
閱讀更多

「第一劑新冠mRNA疫苗過敏者在接種第二劑的安全評估」專家意見

本研究認為,大多數對mRNA COVID-19疫苗第一劑有立即過敏反應的案例,對第二劑都有很好的耐受性。症狀的嚴重程度比第一劑輕微,而且都不需要使用急救藥物。對於目前推動盡快完成接種兩劑疫苗以提高保護力,無疑是相當重要的參考資料。但是,是否適用於所有施打第一劑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人,仍需要謹慎判斷。
閱讀更多

「東京奧運防疫措施和潛在威脅」專家意見

這是一個於以色列對懷孕婦女在施打兩劑輝瑞/BNT疫苗後,與未施打者其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發生率的研究。其結果發現有施打者其感染率明顯較低,在追蹤28-70天中,其感染危險性僅為未施打者的22% (95%信賴區間為0.11-0.43, p < 0.001),施打者無嚴重副作用,其懷孕併發症也未增加。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