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議題背景: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原定於2020年舉行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和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簡稱殘奧會)被延期,前者改於2021年7月23日開幕,後者的閉幕式訂於9月5日。來自兩百多國約一萬一千名運動員和四千名相關者將參與東京奧運會,另有五千名運動員和額外的工作人員將參加殘奧會。
結論:
1. 目前對於奧運會的主要公衛威脅,並非日本當前的疫情控制狀況,而是運動員和相關者在賽會期間和其後往返日本和全球各地而傳播病毒的增加風險。
2. 大多數國家無法為青少年接種疫苗,因而少有青少年運動員接種疫苗。
3. 國際奧委會不應只讓運動員自行承擔健康風險,也要認知量測體溫和帶口罩等措施的局限性,因為感染者在出現症狀前48小時即可能具有傳染性,甚至沒有症狀。
4. 每隔兩至三日針對相關者執行聚合酶鏈鎖反應(PCR)檢查是防疫的最佳實踐。
5. 體育賽事的最關鍵防疫措施,應是辨識最有可能的暴露者以及暴露程度最高的活動項目和地點。
6. 若於賽會期間不幸產生大量確診爆發,賽會也須具備隔離接觸者和疑似病例的能力和區域,甚至須要立即開辦接收大量隔離者的場所。
專家怎麼說:
2021年07月19日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 翁瑞宏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原定於2020年舉行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和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簡稱殘奧會)被延期,前者改於2021年7月23日開幕,後者的閉幕式訂於9月5日。來自兩百多國約一萬一千名運動員和四千名相關者將參與東京奧運會,另有五千名運動員和額外的工作人員將參加殘奧會。
運動員多被認為較一般族群更健康,承受較低的病毒感染風險。如此說法略為主觀,因為不只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可能較不健康,過度訓練和透過高血糖來調配飲食的運動員也易罹患慢性疾病,甚至長時間運動會抑制免疫,產生「空窗」(open window)效應,反而增加感染機會。
國際奧委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於2020年3月決定將東京奧運會延期,是基於大流行將在2021年得到控制,並且疫苗接種普及於各國的推測。然而,日本的確診個案從今年7月初的日增一千餘例,短短在同月中旬升至日增三千多例。另一方面,日本的首劑疫苗接種覆蓋率在7月中旬才剛突破三成。因此,日本政府在7月12日針對東京都第四次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尤其針對delta變異株主要傳播場域的餐飲場所祭出限制令,並且規範夜晚外出,更希望首劑疫苗接種覆蓋率到7月底達到四成。在此緊急事態宣言下,奧運會的比賽場館可能全數閉門舉行。
目前,對於奧運會的主要公衛威脅,並非日本當前的疫情控制狀況,而是運動員和相關者在賽會期間和其後往返日本和全球各地而傳播病毒的增加風險。雖然,國際大藥廠願為參與奧運的全體運動員提供疫苗,仍有多數國家缺乏授權和供應。一些運動員可能選擇不接種疫苗,因為擔心接種會影響運動表現。大多數國家無法為青少年接種疫苗,因而少有青少年運動員接種疫苗。若無密集檢測,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參賽者即可能在賽會期間被感染,並將病毒帶返其國。
國際奧委會不應只讓運動員自行承擔健康風險,也要認知量測體溫和帶口罩等措施的局限性,因為感染者在出現症狀前48小時即可能具有傳染性,甚至沒有症狀。雖然如此,參與者仍應每日測量體溫,產生38°C以上的體溫都須提報。相對地,每隔兩至三日針對相關者執行聚合酶鏈鎖反應(PCR)檢查是防疫的最佳實踐。
新冠病毒的暴露途徑以吸入為主要,關鍵更在於空氣中傳染性微粒濃度以及暴露者和微粒的接觸時間,而微粒濃度又取決於感染人數、活動類型、感染者在特定空間停留的時間、以及通風程度。體育賽事的最關鍵防疫措施,應是辨識最有可能的暴露者以及暴露程度最高的活動項目和地點。
若人們在封閉空間內停留很長一段時間,則保持社交距離的防護作用不大,因為微粒會分佈在整個空間。不同種類的競賽和場地必然呈現風險差異,如帆船、馬術等戶外項目的參賽者可自然被分隔,應是低風險的;無法避免貼近接觸的戶外運動,如橄欖球、足球等項目可視為中等風險。在室內場地舉行並須緊密接觸的運動,如拳擊和摔跤,則是高風險的。
任何在室內進行的運動,即使運動員單獨比賽,就像體操,都會比戶外運動具有較大的風險。在非競賽時,提供運動員聚集的較小封閉空間,包括運輸車輛、餐廳、選手村,是比戶外區域具有更高的風險。鑑於空間大小和接觸頻率,特別針對這些環境的人數控管和通風監控是相當的重要。
參賽者在勝利時必然雀喜萬分,主辦單位應提醒避免握手和擁抱。然而,若於賽會期間不幸產生大量確診爆發,賽會也須具備隔離接觸者和疑似病例的能力和區域,甚至須要立即開辦接收大量隔離者的場所。
奧運會必然舉世矚目,東道主必須提供足夠的防疫措施和診斷能力。里約奧運順利防止茲卡病毒(Zika virus)的侵襲,寄望東京奧運順利進行,相關成功作為更將成為各國舉辦運動賽事的防疫範例,無關成本。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