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議題背景:
今(9/6)早8:00,《英國醫學期刊》(BMJ)發布一篇社論〈呼籲採取緊急行動限制全球升溫保存生物多樣性與保護健康〉(Call for emergency action to limit global temperature increases, restore biodiversity, and protect health)。這篇社論為全球200多個健康、醫學、衛生領域期刊的共同呼籲,並會同步發布在各地重要的健康領域刊物。過去從未有這麼多專業期刊一同發表聲明,反映世界面臨的氣候緊急狀態與嚴重性。
這篇社論呼籲各國領導人採取緊急行動,限制全球升溫,以減緩對自然的破壞,保護人類健康。並提醒近期國際上雖提出減少碳排放與保護生態多樣性的目標,但仍缺少達成目標所需的短期與長期計畫。
這篇社論亦選擇在9/14本次聯合國大會開議前發布,這是 11月氣候峰會前全球領導人的最後一次大型會議,期盼能引起全球領導人的重視與討論。
研究文獻:
- Atwoli, L., Baqui,. A. H., Benfield, T., et. al. (2021). “Call for emergency action to limit global temperature increases, restore biodiversity, and protect health.” BMJ.
專家怎麼說?
2021年09月06日
臺北市立大學衛生福利系副教授 林于凱
這篇社論主要強調三個重點:(1)全球均溫提高對於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人類健康造成劇烈衝擊,包括全球死亡率上升、疾病傳播加速、對於脆弱族群的嚴重威脅等;(2)目前各國對於減緩全球均溫升高的行動措施仍不足,且這些目標制定時並未將健康因素考量進去;(3)國與國之間的不平等,導致相對較落後、貧窮的國家需承受較多的高溫衝擊,增加社會弱勢族群的疾病負擔。
因此科學家、健康專業及其他跨領域學者共同呼籲應立即採取行動,富裕國家更應加大溫室氣體減排力道,於2030前達成比目前規劃減量更高之目標,並於2050前達到淨零排放。否則以現在既有的管制方式,無法快速降低地球升溫,且將造成無法回復的健康及環境生態災害。社論中強調新科技也會協助降低不同國家的環境與健康衝擊,但唯有共同努力,透過科技與合作方可以解決不同區域間所面臨的不同挑戰。
過去國內研究也發現極端高低溫將提高國人死亡、急診就醫、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精神疾病的發生風險,同時對於老年人、孕婦、孩童、慢性病患者等高敏感族群更具威脅性。對於環境水質安全、病媒傳播同樣造成嚴重的影響。然而極端高溫在地域方面的差異,過去卻無太多的著墨與探討,都市地區活動所導致的氣候變遷後果,再加上人口高齡化、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加重偏遠地區的疾病負擔,導致地區間的健康不平等問題將更趨嚴重。台灣應密切注意國際研究社群之示警與呼籲,除配合國際趨勢採取碳排減緩之無悔措施外,也應儘速進行健康衝擊、氣候調適之準備。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