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背景:

今(2023)年7月20日台北時間凌晨02:00,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發表一篇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梅克力博士(Dr. Krisztina Mekli)等人所做的研究。研究發現,全身性發炎(systemic inflammation)與日後發展成失智症的風險存在微小的關聯性。

研究團隊分析英國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中約50萬人的健康數據,評估體內發炎指標(systemic inflammatory biomarker scores)與未來發生失智症風險的關聯性。梅克力博士說明,我們研究中發現,較高的發炎程度與3-11年後被診斷為失智症的風險有關,但結果也顯示增加的風險很小。她補充說,這樣的關聯性並不是因果關係,因此未來還需要更進一步研究其中可能的機制。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台灣失智症研究與老年醫學的專家說明此研究,並分享此研究未來是否可作為預先判別失智症早期病徵的可能性。

研究文獻:

Mekli K, Lophatananon A, Maharani A, Nazroo JY, Muir KR (2023) Association between an inflammatory biomarker score and future dementia diagnosis in the population-based UK Biobank cohort of 500,000 people. PLoS ONE 18(7): e0288045.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88045


專家怎麼說?

黃偉烈】【傅中玲】【張芸瑄

2023年07月19日
臺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副教授/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醫學部主任 黃偉烈

1. 這篇研究為什麼重要?

此研究的目的在探討發炎指標與認知功能的關係,採用英國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的資料,收集數據從2006年開始到2010年,參與者的起始年齡介於40到69歲之間,並且持續追蹤,總樣本數達到502,650人。

此研究的發炎指標是以血液中的白血球數量(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與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代表,綜合這兩者的數值後再轉換為具有統計意義的標準分數(Z-score)。

在評估認知功能的數據上,收集包括:前瞻性記憶(prospective memory)[1]、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2]、反應時間(reaction time)、配對測驗(pairs matching)、數字記憶(numeric memory)等多個面向。發炎指標是在「研究起始點」時收集的,認知功能則在「研究起始點」與「後續的時間點」都有收集,另外也有持續追蹤是否有發展為失智症。

研究的主要發現:
(1) 若觀察研究起始點的認知功能,偏高的發炎指數與較差的前瞻性記憶、流體智力、反應時間、數字記憶有顯著相關,但發炎指數偏高者在配對測驗有較佳的表現。
(2) 若觀察追蹤時點的認知功能,偏高的發炎指數與較差的前瞻性記憶、流體智力、反應時間、數字記憶亦顯著有關。
(3) 發炎指數偏高者,日後發展為失智症的風險亦較高。

2. 這篇研究有哪些推論的研究限制嗎?

此研究對認知功能與發炎的關係提供了實證的支持。極高的樣本數為其優勢,但發現亦需謹慎解讀。首先,上述的一些結果雖然達到統計上的顯著,但效果量並非甚高,也就是說需要在大樣本數下才容易看到統計的顯著差異,在個體的關係可能僅屬微幅,或者是這些關聯性有相當大的個體差異性。

其次,此研究對於發炎和認知功能如何產生關連,沒有太多機轉上的實證資訊,僅在研究的討論章節中有做一些探討。第三,研究有嘗試分析不同種類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與血管型失智症)是否在發炎指標有不同的表現,這部分雖然研究中有些討論,但實際上沒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意義。最後,如研究中提到的,此研究的參與者普遍具有還不錯的社經狀況,且對健康相對關注,因此研究結果未必能推論到更廣泛的族群。

3. 一般人該如何正確的理解這篇研究?

實務上,本研究關於發炎指標的結果,尚不適合用於臨床的診斷用途。將偏高的發炎程度視為失智症或認知缺損的主要面向,並不是適當的詮釋方式。

比較合理的理解是,偏高的發炎程度有可能為認知缺損的多種風險因子之一。但此一結果有沒有族群的差異、是透過何種路徑產生對認知功能的衝擊,以及是否受到其他潛在干擾因子的影響,仍然會需要更多研究才有機會釐清。

2023年07月19日
臺北榮民總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 傅中玲

1. 這篇研究為什麼重要?

失智症的病因十分複雜,而臨床上也分成許多不同的類型,但是以十分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和血管型失智症,都與神經發炎有關。慢性的神經發炎可能導致神經元的損傷和功能受損,並可能影響神經傳遞物質的平衡,最終導致記憶和認知功能的下降。如果能證明兩者確實有關,有助於發展藥物和臨床預防方針,幫助治療失智症。

此研究採用英國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的資料,在資料庫中,參與者來自英國各地,已經超過50萬人。此資料庫連結到國家的醫療記錄和健康相關數據,提供了更全面、長期的資訊,有助於深入瞭解疾病的發展和預防。一個大的樣本數對於一個研究是否能扎實的結論,十分重要,此研究最大的優點就是樣本數夠大。

2. 這篇研究有哪些推論的研究限制嗎?

此研究評估了複合的發炎指標,與同時測量的五個認知領域和4-13年後的認知表現之間的關聯。複合發炎指標是採用血液中白血球的數量和C反應蛋白(CRP)兩者合併和分開計算,分成四等分互相比較。

一般而言,發炎時白血球會增加,但是並非白血球的量越低越好。而且白血球的量常常變動,因此如此的作法雖然統計顯著,但是只能作為一種趨勢參考,無法應用於個人身上。

3. 一般人該如何正確的理解這篇研究?

此研究發現失智和發炎是有微小和顯著的關係。目前並不建議用白血球的數量和C-反應蛋白(CRP)這些發炎指標,做為將來失智風險的預測指標,因為失智症是一個多因素的疾病,其中包括基因遺傳、年齡、生活方式、環境等多種因素。

但是,有些生活習慣和預防措施可能有助於降低神經發炎的風險,進而減少失智的可能性。如同此篇研究發現,血管型失智症和神經發炎比阿茲海默氏症更相關,而長期壓力、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都被視為慢性發炎的一個表現。因此治療慢性疾病和症狀,減少壓力和健康生活型態,均有助於慢性發炎的減少,進而可減少失智的風險。

2023年07月19日
成功大學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副教授 張芸瑄

1. 這篇研究為什麼重要?

這篇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透過英國生物資料庫中,多達50萬人的免疫指標與認知功能之間的關係,探究發炎反應與認知功能及失智症診斷的關聯性。該篇研究發現,較高的發炎指標分數與四項認知任務(前瞻記憶、流體智力、反應時間和工作記憶)的惡化有顯著相關。

此外,研究還發現,研究起始點的發炎指數與多年後的認知表現達統計顯著。並且該篇研究還針對不同的失智症亞型進行分析,顯示較高的發炎指數在「血管性失智」與「阿茲海默症」之間可能存在差異。

綜上所述,此研究結果顯示,身體的發炎情形可能與失智症的發展和病程有關,尤其是與血管型失智症有關。這些發現有利於更進一步探討身體發炎與認知功能損害間的關係,以及對失智症疾病的產生與變化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研究從免疫反應探討失智症的心理病理機制,並替未來的失智預防和治療提供新的線索。

2. 這篇研究有哪些推論的研究限制嗎?

這篇研究從英國生物資料庫中的50多萬筆,是排除掉已被診斷為失智症的案例,僅分析參加研究後4到13年間被診斷為失智症的案例資料。對於參與前就排除已被診斷失智症的案例資料,研究並未比較他們的「發炎指標」與「認知功能表現」在加入該研究前後或失智症的差異,就未能讓我們了解在研究進行中,失智症案例的身體發炎指數變化,以及加入研究後數年被診斷為失智症的可能性指標。

此外,本篇研究分析的認知功能僅包含:前瞻式記憶、反應時間、流體智力以及工作記憶,發現這些認知功能指標與較高的發炎指數有顯著關聯性,但增加的風險卻很小,原因可能是其樣本數大而產生的效應。另外,該研究發現血管型失智症的發炎指標與認知功能的變化較有關聯,就需要進一步了解血管型失智症的原因以及影響的大腦部位,才能釐清血管型失智症在發炎反應的變化。

3. 一般人該如何正確的理解這篇研究?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失智症的發生率也相對提高,但對於失智症的具體發生原因,目前除了確定APOE4基因的基因型態與阿茲海默症發生率較高有相關的風險,顯示不同基因型態的風險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身體週邊發炎反應的變化與個人的生活作息多有相關,則是我們可以控制的面向。

一般人可以從護心健腦的概念著手預防,包含生活作息的規律性,飲食的均衡以降低三高的發生,若已有心血管相關問題者(如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更須注意其控制;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提升自我的心智健康覺察能力,壓力的因應調節方式,都可以是預防與延緩失智症的方法。

註解:

[註1] 前瞻性記憶(prospective memory)是指要在未來某個時刻執行某項活動的記憶,例如:飯後要吃藥、下午四點要看醫生等。 

[註2] 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是指在過往學習或積累經驗都沒有幫助的情況下,要解決從未面臨過、具有挑戰性問題的能力。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haharain331@rsprc.ntu.edu.tw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