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背景: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於台灣時間9月4日晚間發布《外來入侵種評估報告》。

外來入侵種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服務、永續發展和人類福祉的威脅正在迅速增長,但決策者與大眾對這個議題普遍缺乏量化的資訊與了解。2023年IPBES的《外來入侵種評估報告》延續2019年的發現,評估外來入侵物種的現況、趨勢、影響、造成原因、管理,以及可以選擇什麼策略去應對入侵種帶來的挑戰。並說明外來入侵種如何影響實踐《巴黎氣候協定》及《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下的全球永續發展目標與其他國際主要目標。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整理《IPBES外來入侵種報告》介紹,供大家理解外來入侵種與這份IPBES報告的背景資訊,並邀請台灣研究入侵種的專家針對報告發表看法,讓更多人看見研究外來入侵種與生物多樣性的科學家們的專業觀點,有助於促進基於科學觀點的公眾討論,也讓相關單位有更多機會採納多元的意見。

 

專家怎麼說?

兩棲爬蟲研究:【林思民】

遊蕩犬研究:【顏士清】

鳥類研究:【林大利】【林瑞興 】

海洋生物研究:【邵廣昭】【劉少倫】

海岸與海洋環境價值評估與管理:【劉子銘】

植物、環境監測研究:【黃倬英】【呂長澤】

陸生蝸牛與貝類研究:【吳書平

甲殼類研究:【施習德】

入侵紅火蟻研究:【林宗岐】

2023年09月03日
國立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林思民

這次IPBES提出的入侵種報告雖然在知識結構上並未突破我們以往的理解,卻揭示了極為重要的全球數據。為什麼說它的知識結構未有大幅改變?從報告中所舉出的例子,可以清楚列舉出眼前正在發生的問題,其中包括:(1) 入侵種正在急速擴張,席捲全世界;(2) 入侵種造成許多國家,尤其是島嶼地區,嚴重的物種滅絕與棲地劣化;(3) 入侵種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4) 防治、減緩,甚至根除外來物種的措施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5) 然而,若不進行這些投資,外來物種的災害可能將更嚴重;(6) 依據過去五十年的趨勢,未來每十年投入在外來種防治的資金將成倍增加,不過這也是無法避免的;(7) 這樣的發展可能難以達到《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所訂立,希望外來入侵問題獲得大幅度解決的願景。

上述沒有任何一項是科學上的新知識,並且都早已在保育生物學的教科書中警示過。然而,大多數人並未閱讀過這些教科書,即使讀過,也未在問題真正發生之前有實際體會。我相信這份入侵報告最大的貢獻在於以全球數據呈現現實狀況,將全球情況匯總成一份充滿警示的綜合報告。我們期望此報告能正式交予各國政府相關部門,以促使有關機構尋求更積極的對策。

對台灣防治政策的看法與建議:
閱讀這份報告的同時,我心中浮現出在球賽中球評所提及的「犯了低級錯誤」(sloppy mistakes)或是「非受迫性失誤」(unforced error)這樣的字眼。入侵種席捲全球看似是一個無法阻擋的全球趨勢,然而它可以透過許多正確的措施加以彌補或減緩。雖然這些知識結構早已建立且被告知,然而若我們的政策方針仍無法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則會成為政策層面上的「低級錯誤」或「非受迫性失誤」。

舉台灣的實例來說。秋行軍蟲入侵台灣的管道,似乎是靠牠們自己的拓殖能力來達成的,所以這是一個無法完全避免的「受迫性失誤」。吳郭魚引進全球淡水水域的年代,正好是二次大戰之後,許多發展中國家(包括台灣)有便宜蛋白質的殷切需求,於是牠們就因此席捲全球的熱帶淡水水域,有它無奈的時代背景。有多種小型壁虎或其他兩棲爬行動物可能黏附於貨物或植栽上進行移動,其入侵過程幾乎難以被察覺,這種情況在全球普遍存在,難以僅靠政策來進行防範。這些案例都是難以避免的情況。

但是相對之下,海蟾蜍的入侵風險早已公諸於所有的保育生物學教科書,而它在鄰近島嶼國家(包括沖繩與菲律賓)的危害也已經被知悉。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仍然允許海蟾蜍的寵物貿易長達數年(請注意:寵物貿易是可取代的、非民生必須性的)。由於沒有在早期防堵這個物種於境外,最終導致需耗費更多人力進行清除工作,這就是不該犯的錯誤。另一例在於,台灣目前已不再需求廉價蛋白質,然而卻引進了某些高入侵風險的水產種類進行開放魚塭養殖,亦屬「不該犯的錯誤」。

此外,在這份報告書之中,野化家犬已經被列為熱帶與亞熱帶開闊地與草生地最嚴重的十個入侵種之一(參見IPBES所公布的外來入侵種清單),但是政府仍然縱容民眾放養餵食河灘地或是淺山環境的遊蕩犬隻,不但未能積極有效處理,反而因餵食而放任數量持續上升,這是政策上的明顯錯誤。最後,在我們過去許多的報告和文獻之中,已經明確證明許多外來種兩棲爬行動物無法用「發放懸賞金」的方式進行有效的防除。但是部分縣市政府仍然繼續實施無效的策略,無異於浪費珍貴的保育資源。這些都是我所謂的「非受迫性失誤」。

在這以上這四個例子之中,這些物種都是「已經被證明」具有高度風險的,屬於「明明可以做些什麼」,然而由於「未採取行動」或「執意行錯」,導致情況持續惡化。每錯一步,就讓我們更加縱容入侵種在棲地上擴大其生存優勢,而代表未來我們必須要花費更多倍的氣力和資源,才有辦法扭轉一點點的劣勢。每錯一步,就代表我們距離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目標又更遠了一些。

因此,在最短時間內提供簡明的建議,我期望相關主管機關能謹慎避免「低級錯誤」和「非受迫性失誤」的負面漩渦。國內學者專家經常在不同的平台上發聲,也藉由許多科學數據給予主管機關有用的建言。這份報告彰顯科學管理的重要性,也凸顯「走對的路」在現階段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2023年09月03日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顏士清 

這份報告從多元角度分析入侵種議題,並且提供大量的科學量化數據,對入侵種危害與防治對策做了十分完整的系統性整理,是所有保育學者與政府主管機關所必讀。它提醒了我們,雖然入侵種最初的判斷標準是指這個外來物種會傷害當地的生態環境,但更要注意入侵種還會損害自然環境提供給人類的各種惠益,進一步嚴重影響人類的生活品質。當民眾發現這些危害與自身密切相關時,才會願意深入了解並付諸行動,而民眾、權益關係人、在地社區的參與,正是讓入侵種防治行動能夠成功的關鍵力量。

報告還強調,建立一套完整的法規或政策工具,以國家級尺度、或更宏觀的跨國合作來執行,才能夠最有效的處理入侵種問題。反觀我國目前就缺乏這樣的法規,以我本身研究的流浪犬貓與野生動物的衝突為例,相關法規分散在動物保護法與野生動物保育法,彼此間互有矛盾或權責不清,有些必要的管理措施還要靠廢棄物清理法、國家公園法等來輔助,造成管理實務上的種種困難。對外來入侵種防治進行法規的完整制定或重新整合,將是我國保育工作必須推行的重要目標。

2023年09月03日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大利

1. IPBES入侵種報告與您的研究最重要的關聯是什麼?

我的研究核心在於長期監測臺灣野生動物族群的數量變化趨勢,並建立相應議題的指標。今年我所發布的三項指標當中,其中一項「臺灣外來鳥種指標」,共包含7種外來鳥種,都是呈現顯著且快速增加的趨勢。

本次IPBES報告強調移除外來入侵種的成本高且不一定能成功。雖然不是完全沒有機會移除,但就算投入大量金錢,成功移除的機會依舊渺茫。由於非常容易造成社會資源投入失敗,各國幾乎不會貿然投入大量金錢及人力移除以擴張的外來種。也因此,本次報告也特別強調外來種議題非常仰賴有效的大眾溝通,凝聚一定程度的大眾共識,對於外來種和監測工作效率都能夠有效提升。

這也同時明確指出,不代表已擴張的外來入侵種都能完全坐視不管,持續長期監測其數量變化、並控制其族群成長與擴張,都是必須的保育行動。

2. IPBES報告彙整當前研究入侵種的進展,為生物多樣性政策提供科學基礎,這對於您的研究領域有哪些影響?

臺灣的外來入侵種目前以鳥類有最穩定的監測機制,並且能定期更新外來入侵鳥種量變化趨勢。然而,長期監測和指標系統可以提供「數量增加或減少」的資訊,但是無法告訴大眾這些生物「為什麼」增加或減少。需要另外規劃研究,才能以科學方法探討其原因。

本次IPBES的報告彰顯了外來入侵種仰賴公民科學來長期監測,瞭解其族群成長和擴張狀況,以及透過指標確認移除策略是否成功。對於長期監測和追蹤移除成效來說,是相當穩定的標準作業流程。舉例來說,近年移除外來入侵鳥種埃及聖䴉和即早鎖定和移除的海蟾蜍,都是台灣近年有效掌握外來入侵種族群現況的典型案例。本次報告所談的科學基礎,便能幫助確立移除或管理策略是否奏效。

3. IPBES報告能對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防治入侵種的策略例如預防、移除等,提供哪些參考呢?

本次IPBE入侵種報告清楚說明了外來入侵種入侵及擴張的過程,以及各種相關且相似的詞彙定義。外來入侵種是一個非常需要明確定義遣詞用字的議題,因為不同特性的外來種,會有截然不同的因應策略。本次報告定義「外來種(alien species)」、「立足外來種(established alien species;暫譯)」和「外來入侵種(invasive alien species)」等,能夠讓主管機關對於大眾溝通跨領域溝通時,能夠更有效,也能讓策略小組的討論能夠更聚焦。如此一來,便能大幅提升討論和溝通效率。

同時,本次報告建立了處理外來種的基礎流程和原則,對未來的處理能有更合理且有效的判斷。雖然每一種外來入侵種都有不同的特性,但是本次報告所提供的定義與流程,能成為主管機關參照執行的SOP基礎藍圖。

2023年09月03日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邵廣昭

1. IPBES報告能對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防治入侵種的策略,例如預防、移除等提供哪些參考呢?

基本上這份報告是綜整了外來入侵種對全球物種滅絕及對自然生態、環境、經濟、糧食安全及人類健康福祉所造成的重大威脅。提醒各國政府切勿等閒視之,需要優先來制定入侵種防治的專法,投入經費,先從預防作起,再以移除、控制擴散為輔,來降低入侵種的危害。台灣陸域入侵種的問題,過去在林務局的主政下,已有若干成果,包括入侵種的監測、遏止及移除,以及資料庫的建置等。(TaiGISD:https://gisd.biodiv.tw/tw/ )。

根據台灣第一本《2020生物多樣性國家報告》的評估結果,愛知目標15.9外來種的目標,我們是有取得進展,但是速度緩慢,還有很多可以努力和精進的空間。目前台灣對於一些入侵植物、鳥類、紅火蟻和爬蟲類特定物種的移除已有成果,但是仍然沒有入侵淡水魚類和其他入侵種的移除計劃。在海洋方面雖然已發現有紅鼓魚及龍虎斑的入侵,但仍缺乏貨櫃輪壓艙水是否已造成港口及附近海域生物入侵的調查研究,缺少分類學家去鑑別物種也可能是讓這項研究乏人問津的原因之一。

IPBES這份文件難能可貴之處是提供了政府應該如何制定整合性的入侵種治理的策略及工具的建議,包括要加強跨國內各部門和相鄰國家的合作,來確保昆明蒙特婁目標15.6,得以實現到2030年減少入侵種的引入和定棲至少一半的目標。這些都是台灣未來在配合昆明蒙特婁目標來研擬新版的台灣生物多樣性行動方案的工作項目和績效指標時的重要參考資料。

IPBES報告提到在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含相關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彼此間應採取整合性管理的策略,包括制定政策和分配資源,加強教育宣導,鼓勵公民科學活動,支持相關的科學研究,建置開放的外來入侵種資料庫,以及有效和公平的治理。這一條也呼應了去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和2020年聯合國公佈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五版(GBO5)的結論,也就是政府各部門需要採取集體行動,對海洋做整合的治理,而不是單打獨鬥,才有可能在2030年前扭轉生物多樣性持續喪失的趨勢。

外來入侵種的防治和治理,特別需要收集全球各國專家的經驗和知識,建立公開的資料庫相互交流和學習。在IPBES的評估報告內容中,如何整合治理生物入侵一章中的D31節,即特別提到建置和開放外來入侵種資料庫的重要性、策略和方法。如果沒有資料庫作後盾,相信這本評估報告也很難得到科學的數據來做統計分析和完成報告的編撰。

2023年09月03日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黃倬英

1. IPBES報告能對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防治入侵種的策略例如預防、移除等,提供哪些參考呢?

外來種入侵是危害生物多樣性,造成本土物種大量滅絕的主因之一,而各國政府每年都需要花費極高的經費(聯合國IPBES在2019年的保守估計為4230億美金)來彌補外來種生物對環境破壞所造成的損失。全世界有超過3500種入侵性外來種生物,而在全球化與氣候變遷的助益下,這數字有每年顯著增加的趨勢。

因為氣候溫和適合生物生存,台灣是外來生物入侵的重災區,因此這問題對於臺灣的生態、社會經濟以及國人健康有相當嚴重的威脅並已經造成龐大的損失,而最新公布的IPBES入侵種報告所提出,針對不同外來物種特性多面向的對應策略方針(比方說提高邊境生物安全、加強就地根除、引進生物控制技術、建置外來種入侵預警系統,強化中央與地方溝通管道、促進跨國合作,以及鼓勵民眾參與公共治理),將對於台灣政府制訂外來種管理與生物多樣性保育法條會非常有參考價值。

2. IPBES報告彙整當前研究入侵種的進展,為生物多樣性政策提供科學基礎,這對於您的研究領域有哪些影響?

我主要的研究領域之一是瞭解氣候變遷對於陸域生態系統碳收支的影響,從IPBES入侵種研究彙整報告中可以清楚的瞭解到,外來種生物入侵對於生態圈的衝擊越來越嚴重,尤其是降低生物多樣性與減損生態服務方面,而這些影響將進一步改變陸域生態系統碳吸存的能力。例如外來入侵植物銀合歡,讓原本的熱帶森林變成單一的銀合歡林,會改變地表的碳吸存能力,也改變了墾丁的生態系統。

外來種入侵在全球碳收支所扮演的角色,在電腦模擬中通常是被忽略的一塊,而本報告成果將在未來有助於提高模式估測的精準度。

3. IPBES入侵種報告與您的研究最重要的關聯是什麼?

外來種生物的侵害對於全球自然及人類生存的環境有極大的危害且長遠的影響,是改變環境主要的非氣候因子之一,IPBES入侵種報告所提供的資訊對於環境監測非常的重要。。

2023年09月04日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兼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 呂長澤  

1. IPBES入侵種報告與您的研究最重要的關聯是什麼?

植物的生長及其生殖,除與其生長環境有關外,還跟與授粉生物、種子傳播者等相關生物息息相關。IPBES報告中指出外來入侵物種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的、甚至不可逆轉的變化,導致局部和全球物種滅絕。也就是造成原生環境被破壞、多樣性的喪失,會影響到授粉生物、種子傳播者等生物的種類與數量,進而影響植物的生長與生殖。

2. IPBES報告彙整當前研究入侵種的進展,為生物多樣性政策提供科學基礎,這對於您的研究領域有哪些影響?

在生態系中,生物之間的關係是相當複雜的,交錯縱橫、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外來入侵物種不只是對研究物種產生影響,也可能會影響到其授粉生物、種子傳播者等,進而再影響到其他生物,同樣的,也許外來入侵物種最初的影響不在我研究的物種,透過生物之間的關聯網絡,也許會受到影響,這將對我的研究會增加許多複雜性與不確定性。例如,研究外來種對某植物生殖的影響時,如果外來入侵種不是直接影響此植物或是其授粉生物相關的生物,如食物網一般,影響的生物越多,研究上還需要考慮的問題會越多,或越無法釐清其影響。

3. IPBES報告能對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防治入侵種的策略例如預防、移除等,提供哪些參考呢?

IPBES報告中提供了7個生物入侵的策略行動方案,如制定並通過有效且可實現的國家實施策略;讓政府部門、企業、科學界、原住民和當地社區以及更廣泛的公眾參與;有一致性的政策;讓所有參與者理解其具體的角色;需考慮國際和跨區域合作;應支持、資助和調動資源用於創新、研究和環保技術;支持資訊系統、基礎設施和數據共享,並建議綜合治理方法以活化這些策略行動方案。其實這些方案中有多項台灣都已在執行,如利用公民科學達到更廣泛的公眾參與,但是整體防治的規劃整合、資源投入及資料蒐集仍嫌不足。最後生物多樣性保育、防治入侵種的工作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民眾、企業、等應該都需要參與、協助才能有效預防或控制入侵生物的影響。

2023年09月03日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研究員兼生態系經營組組長 林瑞興

由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發布的報告指出,外來入侵種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五大主要驅動因素之一。這個治理課題極具挑戰性,但報告強調,有效管理和預防措施能減輕其負面影響。預防被視為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

為了強化臺灣外來種的入侵預防和控制,全面性檢視進入途徑和建立過程是必要的。透過跨部門合作,包括環境、農業、水產養殖、漁業等多個領域,我們可以建構一個互相支持的管理架構。這不僅有助於找出重要的漏洞,也能確保更有效的資源分配和行動優先順序。開放的資訊系統在這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它不僅提升生物入侵管理的協調性和效率,還能支持早期發現和快速反應機制。例如包含多生物類群、容易上手且可記錄和鑑定物種的自然觀察app「iNaturalist」和累積資料最龐大的鳥類紀錄平台「 eBird 臺灣」,都是臺灣使用者眾多的公民科學計畫,透過眾人的眼睛,可以讓我們更早監測到外來種的出現情形。

近年來,臺灣在生物多樣性資料累積和開放,特別是在公民科學和跨機關合作的推動下,進展迅速。目前,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和「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TBIA)」已提供大量易於獲得的物種資訊。TBIA也積極改善資料和資訊的可用性。在此邀請更多人參與公民科學計畫,以全面和即時地觀測臺灣生物多樣性變化。

2023年09月03日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教授 劉子銘

我個人的研究包括舞毒蛾(Gypsy Moth)的緩衝區之經濟分析、入侵紅火蟻擴散的風險分析、國家公園遊客對防治外來入侵種生物負外部性的偏好,以及放生的賽局分析與管理方式。我調查雪霸、玉山、太魯閣等國家公園中,遊客對外來入侵種的防治措施,例如會限制遊客活動範圍、行程延誤、生態景觀干擾、潛在健康影響等的偏好,就是 IPBES報告中提到的重點之一,意即調和大眾對外來入侵種與防治措施之利益與價值衝突。

放生的行為會滿足一些民眾,但就如IPBES決策者摘要的A4所述,會引入危害生態的外來入侵種,然而限制放生往往造成更難控制的外來入侵種問題。我的研究在於運用以宗教理論為基礎的放生活動,集中放生行為,使放生的問題容易被觀察與監測,並更進一步民眾溝通,適時、適地、適物種的放生,減緩放生造成外來入侵種之問題。

我期望本次IPBES報告促成我國防治與研究主管機關制定長期防治措施與編列穩定經費、提供外來種擴散與防治的資訊、重視預防與監測,以及重視權益關係人的意見和參與。

1. IPBES報告能對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防治入侵種的策略例如預防、移除等,提供哪些參考呢?

報告書重申預防、監測、有效控制、減緩衝擊等傳統外來入侵種防治措施之重要性,更新外來入侵種對生物滅絕、經濟損害成本、生活品質減損之估計,論述原住民知識與參與、權益關係人對防治之偏好、防治之利益與損害分配對防治成效之影響。

報告書內容可以對我國防治外來入侵種提供的建議如下。
(1) 監測:建置外來入侵種監測系統。於機場、港口設置監測帶(Buffer zone),於道路、生態敏感區、觀光熱點區設置監測站,以利早期發現外來入侵種、確認擴散模式、進而有效因應。
(2) 公共參與、價值調查:調查原住民、非原住民、權益關係人對外來入侵種、外來入侵種防治措施的價值偏好,並依據這些偏好規劃防治計畫,以提高防治效率。
(3) 經濟損害:估計各項外來入侵種相關之經濟損害,以利我國政策規劃與國際分析。
(4) 海洋外來入侵種種風險分析、監測、公共參與:決策者摘要的表格1(Table SPM.1)列出監測與公共參與是防治海洋外來入侵種高度有效的方式;風險分析與公共參與是高度可行的方式。因其餘陸地防治外來入侵種的方式於海洋均有窒礙難行之處,因此應儘速採行風險分析、監測、公共參與於我國海洋之外來入侵種防治。

我國也可提供以下台灣案例,補足報告書不足之處。
(1)入侵紅火蟻:根據國際擴散模式,入侵紅火蟻應已分佈台灣全島各處,然目前之分佈仍受到侷限。應研究台灣防治措施與環境多樣性對入侵紅火蟻擴散的影響,探討以生態做為防治措施的可能性。
(2)原住民:布農族獵人曾協助學者於2007發現台灣新外來種,而獵人的口語知識顯示該外來種早於20世紀初期即已存在,此外,獵人亦觀察到該外來種的長期生態影響。這是應用原住民傳統知識於發現、防治外來入侵種的重要案例。因此應系統性進行原住民的外來入侵種傳統知識之田野調查。
(3)放生:放生已在國際造成多起外來入侵種問題。台灣存在的生態放生案例可供其他國家瞭解,以管制放生,應調查生態放生的社會機制,並與 IPBES分享結果。

2023年09月04日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 施習德

1. IPBES報告彙整當前研究入侵種的進展,為生物多樣性政策提供科學基礎,這對於您的研究領域有哪些影響?

首先應嚴格執行邊境生物安全和進口管制,以阻止入侵種入境。例如南台灣淡水域的外來種暹羅蟹,推測是由中南半島攜入至台灣而外逸的;而水族或養殖業者所引入的蝦蟹,除了已導致部分地區的美國螯蝦與大理石螯蝦開始建立穩定族群外,其餘引入的甲殼類也可能在日後造成生態危機而無法收拾 (例如大閘蟹、觀賞性淡水蝦蟹)。

由於國際航運的發達,海洋蟹類仍可能藉由船身污染的生物或壓艙水的方式進入其他地區。例如普通濱蟹被引入北美後,除了嚴重影響當地的貝類養殖區域外,也造成原生二枚貝類的族群降低,使得外來種簾蛤缺乏競爭者,導致其族群量大增而加速擴散。高雄的漁獲物中也曾發現大量東太平洋的武裝雙寶蟹,日後可能影響淺海生態系或漁業經濟。

此報告中提及在治理入侵種的另一選項是移除,對於族群不大的入侵種,移除是相當有效的。南台灣的外來種暹羅蟹,在報告發表時,已提及相關單位應儘早進行移除;迄今某些地區的族群已趨穩定,但對環境與其他物種的影響程度仍有待監控。

2. IPBES報告能對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防治入侵種的策略例如預防、移除等,提供哪些參考呢?

此報告中的其他觀念與想法,可加深我們對於入侵種影響層面的認識。

(1). 就算沒有引入新的外來種,原來已建立族群的外來種,可能因為後來的有利因素而擴張其分布範圍。在外來種引入一段時間後,所產生族群量和入侵範圍增加的現象稱為入侵負債(invasion debt),一般容易被忽略,但在氣候變遷下,可能使得某些外來種變成入侵種。
(2). 報告中提及某些入侵植物會改變棲地的性質與組成,而這些棲地對於某些原生植物、鳥類及其他物種都是重要的。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台灣旱招潮是特有種招潮蟹,棲息於西台灣與澎湖泥灘地,原本棲地並無紅樹林分布,但在外來的紅樹林建立族群之後,除了縮減棲地面積外,所改變的棲地土質反而適合其競爭者弧邊管招潮,這是導致此特有種族群量降低的主因之一。
(3). 入侵種除了會直接影響某些本土種,但也可能產生間接性的影響,例如澳洲聖誕島的黃瘋蟻造成聖誕仿地蟹族群的大量縮減,進而導致入侵種非洲大蝸牛的族群大爆發。南台灣墾丁的數種陸蟹也受到黃瘋蟻攻擊的影響,導致族群量下降,是否連帶影響其他生態系功能,有待持續的監控。

3. IPBES入侵種報告與您的研究最重要的關聯是什麼?

此份報告探討外來入侵種的全球性影響層面,包含了自然環境、經濟、食安與人類健康,其影響也可能在未來才爆發,強調預防是最有效的管理,實際的預防與移除則應朝整合的方式來治理。也提及包括聖誕仿地蟹、普通濱蟹、淡水螯蝦等甲殼類的例子,所提出的觀念與建議,對於我國治理外來的甲殼類具有參考價值。

2023年09月04日
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教授 劉少倫  

1. IPBES報告能對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防治入侵種的策略例如預防、移除等,提供哪些參考呢?

這次的IPBES報告對於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和入侵種防治策略提供了一些具參考價值的觀點。首先,報告特別強調了長期持續監測外來種的重要性。這種監測至關重要,如果缺乏長期大數據的時序資料,我們將無法與歷史資料進行比較,也無法精確了解新興外來種通常來自哪些地區。透過這樣長期的資料收集,台灣才能更好針對外來種入侵進行早期預防。

其次,報告提到跨國雙邊邊境管理的重要性。透過長期資料監控和貿易資料,台灣可以針對頻繁貿易的國家,不僅是農產品,還有其他容易被忽視的外來種引入途徑,制定更具體的管理或監控標準作業流程(SOP),例如:對船艙水、生物附著或淤積而污染(biofouling)和水族貿易的更進一步規範。

第三,報告也強調了人文社會因素的影響。此次報告特別關注了外來種入侵對原住民傳統文化和經濟的影響,以及人為偏好如何影響外來種的防治。例如,高度受歡迎的外來種物種可能因人為情感而影響政府政策制定。這些社會、生態和人文相關議題需要納入外來種相關科學研究和政策制定的考慮中。

整體而言,這份IPBES報告提供了多方面的建議,涵蓋了外來種預防和防治的多個方面。我認為上述三點是台灣政府未來可以進一步深入考慮。

2. PBES報告彙整當前研究入侵種的進展,為生物多樣性政策提供科學基礎,這對於您的研究領域有哪些影響?

目前,我的研究重點主要放在台灣藻類的多樣性研究上,尤其關注近年來探討淡水外來種藻類如何透過水族貿易活動傳播並引進台灣的淡水生態系統。在IPBES報告中,特別著重外來種的源頭管制,考慮到海洋方面主要是透過船艙水和生物污染引入外來種藻類,而淡水方面則主要透過水族貿易引入。在邊境管理方面,IPBES報告強調需要進行跨國和跨領域的合作,並引入更多多元化的研究工具,例如環境DNA分析,以加強早期監測和防範措施。

3. IPBES入侵種報告與您的研究最重要的關聯是什麼?

這篇報告中,我特別關注的是外來種藻類的相關資訊已被納入外來入侵種議題中,這對我的研究至關重要(請參考IPBES決策者摘要的圖4;Figure SPM.4)。報告特別強調了海洋和淡水水域相關生物的研究依然存在缺口。在這份最新的IPBES報告中,我們看到,外來物種的防治仍然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這需要更多基礎科學證據的支持,以建立完整的入侵傳播途徑和防堵方法。這個工作對提高公眾意識和政府政策的實施至關重要。因此,這份報告為我在台灣外來種藻類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方向。

2023年09月04日
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 吳書平

1. IPBES報告能對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防治入侵種的策略例如預防、移除等,提供哪些參考呢?

本報告已明確告知我們一項警訊,即外來入侵種的負面影響巨大且無遠弗屆。臺灣在此議題下,同時面臨島嶼生物多樣性易受威脅、生態系統脆弱等不利因子夾擊,我們對抗外來種的行動,顯已迫在眉睫。

林業署現已推動的各項外來種移除計畫,例如埃及聖䴉、綠鬣蜥、斑腿樹蛙等移除工作,大方向與目標都是正確且應為的。但在進行移除工作時,亦必須兼顧受移除個體的動物福利與人道處理程序,避免移除行為的正當性合理化對生命的虐待惡行。

許多我們聞之色變的外來種,當初在引入台灣時,皆是基於人類的慾望和需求,例如埃及聖䴉(遊樂園基於觀賞理由引入)、綠鬣蜥(寵物業者引入);即使是非洲大蝸牛(1933-1936 年引入)、福壽螺(1979 年引入)當初也都是基於做為養殖的食用物種而引入,尷尬地諷刺了IPBES報告中強調的,外來入侵種對全球糧食安全造成負面影響。

因此,討論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外來種防治、移除等議題時,從制度設計、經營管理、法源與適法性、公眾知識的導入教育與相關知能素養建立,皆須考量。亦應先捫心自問麥金泰爾那句名言「誰的正義?」所謂永續發展,是誰的永續? 或許對全球各地的原生動植物而言,現代智人才是最危險的外來入侵種。

2. IPBES報告彙整當前研究入侵種的進展,為生物多樣性政策提供科學基礎,這對於您的研究領域有哪些影響?

入侵外來種的存在與影響,屬於「現在可持續傷害未來」的模式。在對抗外來種對生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方面,從保育、生態、農業、教育等基礎面向,到政策與執行等實務面,如限制貿易與運輸、落實執法等。

至於經濟價值評估、糧食安全、人類在公衛、健康福祉與良好生命品質的維護等,則屬於較複雜的系統性影響。因此,生態價值評估應是目前臺灣對入侵外來種與生物多樣性保育議題範疇下,最重要也最迫切的重點項目;唯有量化之後的數值,才可提供受信賴的論述,易於被公眾理解、接受並支持。

3. IPBES入侵種報告與您的研究最重要的關聯是什麼?

相較於 2015 年推動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IPBES 的入侵外來種報告,是SDGs一切努力的反指標,例如對陸、水域生態系的影響,增加生物滅絕、減損自然對人類的貢獻、對全球人類健康福祉的傷害等。此份報告明確地告訴公眾痛點在哪裡,傷害的程度與影響也以量化方式呈現,是 IPBES 對入侵外來種的全球影響,最詳盡的一次盤點查核。

對抗外來種引發的負面衝擊,不僅是我們這個世代的議題,更是當下的我們應採取何等策略與行動,在現在以迄未來的時間脈絡上對自然環境實踐人類與非人類中心倫理下的義務與責任。

根據 IPBES 對這些外來種生物的分群模式,範圍包括巨觀的真核生物到微觀的原核生物,只要是生物學研究者,研究類群皆不可能排除於這份外來種生物名錄之外。其中也不乏許多本就聲名狼藉的外來種生物,例如名列全球百大外來種的福壽螺、非洲大蝸牛、斑馬貽貝等,都屬於本實驗室高度感興趣的研究對象軟體動物。再加上各種負面影響力高的外來入侵種昆蟲,如蟻類或果蠅等農業害蟲,共同代表了被這份報告點名的多數無脊椎動物。

至於植物、脊椎動物或微生物等其他三大分群中的外來入侵種,對人類造成的傷害與負面影響更是罄竹難書。面對這份報告時,我們應該思考的,已非單一物種或個體生物學的問題,而是整體的、具結構性與系統性的宏觀議題,從 IPBES 報告的撰寫綱要與格局可知上述思維。

2023年09月04日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特聘教授兼研發長 林宗岐

1. IPBES報告能對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防治入侵種的策略例如預防、移除等,提供哪些參考呢?

台灣屬於 IPBES入侵種報告提出的,受外來入侵物種威脅風險最高的地區類型,是島嶼且人為經濟貿易活動頻繁,但台灣對於外來種的政策、管理與法律上卻沒有完整的建構與立法。2004年入侵紅火蟻在台灣造成民眾、農業與自然生態上的威脅,雖農委會當時宣告了台灣十大入侵種生物,包括入侵紅火蟻,但在法律面的管理與執行上,即使入侵紅火蟻並不是特定作物的害蟲,也僅能以《植物防疫檢疫法》公告入侵紅火蟻是特定疫病蟲害種類才得以進行全面性的防治作業,但在行政層面與法律層面的管控都非常侷限。

此外,2013年與2022年農委會林務局和經濟部國貿局為了阻絕入侵性外來種,「貿易法」公布禁止輸入的「生態黑名單」,將8480種動物為管制輸入名單,雖積極正面表列,但做法卻是較被動的,許多外來入侵種都在已入侵後才被發現,後續的防治管理上卻無法源可用與推動。建議推動立法如日本政府於2005年立法通過的「外來生物法(Invasive Alien Species Act)」,應該是 IPBES入侵種報告內容能給台灣重要的建議參考。

2. IPBES報告彙整當前研究入侵種的進展,為生物多樣性政策提供科學基礎,這對於您的研究領域有哪些影響?

IPBES入侵種報告提及先前研究入侵種的進展,的確是生物多樣性政策的重要環節,畢竟外來入侵物種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五個最重要的直接因素之一,這也與我在實際台灣防治外來入侵螞蟻的工作經驗上符合。新技術的引入如生物技術與數據分析的協助,可以對外來種的分類鑑定、入侵源的確認、擴散途徑與模式,提供更有力的科學依據,以更完整的檢疫與建構防治管理的政策。

3. IPBES入侵種報告與您的研究最重要的關聯是什麼?

IPBES入侵種報告與我研究台灣外來入侵螞蟻的分類、生態與防治有密切的關連,我長期協助農業部防檢署(前農委會防檢局)鑑定外來螞蟻檢疫標本與確認危害的風險,且協助防治已入侵台灣百大有害生物三種入侵螞蟻,分別是入侵紅火蟻、黃狂蟻及光點小火蟻的工作。因此,此份報告對於更明確了解目前外來入侵種的基礎性研究例如分類、生態,以及應用性研究例如防治方法開發與執行,都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