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非洲豬瘟病毒抗體檢驗試劑

背景描述:

由於目前無疫苗可抑制非洲豬瘟,因此疫情監控成了防制非洲豬瘟的重要手段。

2019年4月,臺灣針對非洲豬瘟病毒研發出快篩試劑。作為全球第二款鎖定病毒抗體的偵測工具,此試劑透過檢驗豬隻血清、血液中的非洲豬瘟p30抗體,來協助診斷豬隻是否感染非洲豬瘟。

對比由西班牙研發的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反應(ELISA)僅能在實驗室中診斷,我國的試劑除能在豬場採血完直接診斷,不用送回實驗室外,還能保存於攝氏2度至30度,以利運輸與保存。

為釐清此種診斷方式的優點與限制,特邀請專家進行回應如下:

 

2019年4月29日
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鄭謙仁院長

以非洲豬瘟病毒蛋白p30做為檢測套組,來進行快速篩檢遭受非洲豬瘟感染的豬隻。這樣的檢測試劑已被FAO或OIE列為非洲豬瘟的診斷方法之一。

然而與其他的檢測方法比較,此快速篩檢套組的目標,是感染豬隻產生對抗非洲豬瘟病毒的抗體。因此就診斷的準確性上,因為感染動物產生抗體需要一段時間,故此檢測抗體的方法會產生一空窗期,此期間無法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的感染

2016年的文獻《Detectio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ntibodies in Serum and Oral Fluid Specimens Using a Recombinant Protein 30 (p30) Dual Matrix Indirect ELISA》,文中描述以200頭豬隻實驗感染非洲豬瘟病毒,之後檢測其血清是否有抗非洲豬瘟病毒的抗體產生。其最佳的抗體檢出時間,是豬隻實驗感染非洲豬瘟病毒後第八天。

因此,相較於檢測病毒血症的方法,其可在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第一天的豬隻體內檢測出病毒或其核酸(PCR法);檢測抗體的快篩試劑,其實需要豬隻感染超過一周以上,方能檢測出非洲豬瘟的感染。這個一周以上的時效差距,在疫情爆發的控制上是無法接受的。

我國目前是非疫區,因此,就病毒的偵測上仍以PCR為主,即是偵測病毒核酸。此試劑的使用,需配合我國動物疫病主管機關的政策來執行。

利益迴避聲明:

鄭謙仁教授:本人目前參與農委會防檢局北區非洲豬瘟初篩實驗室的工作。無進行相關議題的有償研究、或者正擔任與該產品技術相關之公司有償職位或自己與家人投資該產品等。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