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一杯紅茶=6顆蘋果!日本研究發現它的驚人功效!

由 編輯林孝芸 於2019-01-21 健康新知,-即時總覽

▲愛喝茶的人有福了!國外研究有驚人發現,一杯紅茶竟含有六顆蘋果的抗氧化成分,能夠有效抑制容易引發癌症或腦中風等各種疾病的活性氧;而且紅茶的單寧酸特別多,有降膽固醇和血糖的功效。

▲一杯紅茶=6顆蘋果!瑞典研究發現驚人功效。另外-根據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研究發現,每天喝4杯紅茶的人,發生腦血栓及腦血管阻塞的機率降低了21%左右。由於茶葉中的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抑制容易引發癌症或腦中風等各種疾病的活性氧。

▲ 研究指出,喝一杯紅茶等於吃六顆蘋果,兩杯紅茶含有與20杯蘋果汁等量的抗氧化成分。而且與綠茶或烏龍茶相比,紅茶含有的單寧酸特別多,單寧酸是一種會產生苦味的多酚類,可分解三酸甘油酯,並降低膽固醇和血糖值。

▲另外,研究指出,紅茶中還有天門冬醯胺、海藻酸、麩醯胺酸等胺基酸,具有擊退霍亂、腸炎等病原菌,並抑制感冒病毒的效用;此外,紅茶中含有的氟還能預防蛀牙;提醒別在茶中加入過多糖或奶精,否則可能增加糖份及熱量攝取,適得其反。

(摘自...中時電子報)

民眾一直有提問這樣的內容,關於「一杯紅茶等於六顆蘋果的說法」,這裡想詢問關於這樣內容的「瑞典研究」,關於成分和效用,這樣的比較方式是否正確? — 提問來源: Mygopen

 

解析:
新聞文章中指的那份瑞典研究是什麼?研究說紅茶與降低腦血栓和腦血管阻塞相關,那是不是平常應該多喝紅茶?

文章提及一份「研究」發現紅茶的抗氧化功效,經查詢,所指「研究」的原文應該是〈Black tea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stroke in women and men〉。這是一篇2012年發表的研究文章,其目的是嘗試找出「紅茶攝取量與罹患中風風險之間是否有關聯性」?

自1997年到2008年,追蹤原先不具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瑞典男女,共74,961位。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記錄這群人們多久喝一次紅茶?每天喝多少杯(一杯以150mg計)紅茶?並從瑞典醫院出院登記系統(Swedish Hospital Discharge Register)中,追蹤確認這群人後續罹患中風的案例人數。

在十年兩個月的後續追蹤,發現這群人中,首次患上腦中風共有4089位(其中包含腦梗塞3159位、腦內出血435位、蜘蛛膜下腔出血148位以及中風347位)。調整過其他的危險因子影響後,結果顯示:一天飲用4杯以上的茶與降低中風風險有顯著相關性,飲用4杯以下與降低中風風險無關。在統計結果上,相較從來不喝茶的人,一天喝4杯以上的人降低21%罹患中風的風險。

但研究本身提到這個追蹤結果,並不能完全排除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他們發現,這些每天飲用較多紅茶的族群,同時傾向食用較多蔬菜水果而且少喝咖啡。這些生活行為是否影響紅茶降低中風風險的效果,是未知的。換言之,除了飲用紅茶,生活作息、飲食習慣、運動等因素都會影響身體健康,本篇研究的證據不宜簡化成「一天喝四杯紅茶就能有效降低中風風險」為結論。

 

瑞典研究文章裡沒有提到的:

本篇文章裡沒有提到蘋果

這篇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蒐集參加者的飲食習慣。參加者自行填寫問卷,記錄自己過去一年內平均飲用茶的頻率另外95項食物的食用量。但這另外95項食物是什麼,「吃多少」或「有沒有吃」會對中風有什麼影響嗎?研究沒有提及

 

那「一杯紅茶=6顆蘋果」這句話是從哪裡來的?

在另一篇2018年於愛爾蘭出版的食品研究中〈Polyphenolic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white, green, black, and herbal teas: a kinetic study〉以動力學研究方式,比較白茶、綠茶、紅茶和藥草茶所含多酚類之抗氧化能力。

其中比較「茶類以5分鐘,90°C濃縮方式處理」與「現榨橘子汁和蘋果汁」之間的多酚類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圖表數據顯示,該研究中使用的茶類,沒有任何一種茶的總多酚類含量超過蘋果汁;但是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上面,紅茶約是蘋果汁的5.57倍。「5.57倍」四捨五入接近6,很可能是「一杯紅茶=6顆蘋果」的來源。

但子研究中使用的紅茶是「以90°C煮沸5分鐘濃縮」不是我們一般以茶葉或茶包泡開的茶飲品;使用的是「蘋果汁」也不是指食用整顆蘋果。而紅茶和蘋果當中,除了多酚類以外,也含有很多其他成分,例如:紅茶也含有咖啡因,蘋果含有纖維、維生素、糖……等。倍率5.57的比較,僅指「在特定實驗條件下測得的抗氧化能力」,不包含紅茶和蘋果的其他成分。所以(濃)紅茶抗氧化能力是蘋果汁抗氧化能力的5.57倍,雖然可以在實驗中做比較,卻無法簡化成「一杯紅茶=6顆蘋果」。

 

結論:「1杯紅茶=6顆蘋果」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1. 標題與內部引用的研究結論不一致
    並且拼裝其他不同來源之研究結論,可能導致讀者誤讀這些資訊彼此之間有關聯性。
  2. 文章內容過度解釋研究結果
    原始的瑞典研究,因為研究方法設計上的限制(例如:參加者必須從未罹患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所以無法得知研究結果在曾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人身上,是否還會存在;也無法得知參加者除了紅茶以外,日常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是否會影響研究結果……等)。所以即使能從研究當中看到飲用紅茶與中風風險的相關性,但並不能斷定喝紅茶就會降低中風風險。
  3. 標題過度簡化資訊
    • 標題未註明研究中使用的紅茶不是我們一般會飲用的茶;
    • 也未註明是以紅茶與蘋果中的何種成分作為比較。可能誤導讀者以為可以用喝茶代替吃水果。

新聞來源:

研究文獻:

  • Larsson, Susanna C., Jarmo Virtamo, and Alicja Wolk. "Black tea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stroke in women and men." Annals of epidemiology 23.3 (2013): 157-160.
  • Shannon, E., Jaiswal, A.K. and Abu-Ghannam, N. "Polyphenolic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white, green, black and herbal teas: a kinetic study." Food Research 2.1 (2018): 1-11.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 Taiwan)根據科學研究提供專家意見,希望能成為媒體與科學家的橋樑,歡迎各界踴躍合作。更多資訊請上:smctw.tw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