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SMC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標籤 : 高佩懃Page 10

「綠色和平臺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微塑膠污染調查」專家意見

綠色和平組織為了解陸域微塑膠分布狀況與其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其研究團隊與專家學者合作後,發布此份調查報吿。報告中選擇以陸域動物的排遺,以及棲地水樣本作為調查微塑膠分佈的依據,並選擇臺灣黑熊、臺灣水鹿、金門歐亞水獺、黃喉貂、石虎、櫻花鉤吻鮭為調查對象。研究發現臺灣陸域野生自然環境皆已受到塑膠污染,且指標性保育類野生物種有從自然環境中攝入微塑膠的風險。臺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該怎麼理解這份報告?
閱讀更多

「高溫影響太陽能板效率?」專家意見

07/25台灣媒體引述歐洲新聞台(Euronews)報導,指出歐洲連日高溫與熱浪,可能會阻礙太陽能板發電。新聞指出,太陽能板多數在理想溫度攝氏25度的氣溫下測試效能,這也是最佳發電條件。若高於這個溫度,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會開始下降。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釋台灣的太陽能板發電效率。
閱讀更多

斯德哥爾摩+50會議與臺灣永續行動的啟示

1972年6月5至16日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辦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通過斯德哥爾摩宣言,被視為全球討論永續發展的起點。為紀念該峰會舉辦50週年,聯合國於今(2022)年6月2~3日時,由瑞典與肯亞共同於斯德哥爾摩舉辦Stockholm+50國際會議,以「為人人可享有的繁榮打造一個健康的星球——我們的責任,我們的機會」為主題。
閱讀更多

「氣候變遷歸因國際記者會」新聞稿

極端天氣事件帶來極大的災害,但熱浪、豪雨、乾旱、野火和颱風所造成的損害,全都是因為氣候變遷造成的嗎?發布在《環境研究:氣候》的最新研究告訴我們,並不完全如此。英國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主辦國際記者會邀請兩位專家分享他們的觀點。
閱讀更多

「斯德哥爾摩+50會議」專家意見

1972年聯合國人類與環境會議通過《斯德哥爾摩宣言》,這份宣言是後續環境政策的重要基礎。今(2022)年是《斯德哥爾摩宣言》發布的第50年,聯合國在6月2、3日於瑞典召開大會,在大會結束時共同主辦國瑞典與肯亞發表聲明提出三大呼籲。在會議之前,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SEI)與印度能源、環境與水理事會(CEEW)兩個智庫也發布報告《斯德哥爾摩+50:解鎖更美好的未來》(Stockholm+50: Unlocking a Better [...]
閱讀更多

監測更多野鳥種類 有助防範禽流感 新聞稿

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今(20)日發布最新研究,分析禽流感病毒十多年來的演變,發現一個依賴不同鳥類宿主的複雜傳播網絡,這表示透過監測更多種鳥類、野鳥攜帶禽流感病毒的狀況,有助於提前防治禽流感傳播。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評論,專家也同意監測禽流感時,擴大目前監測台灣野鳥的種類,以及加強查緝走私的野鳥與家禽,有助於台灣防範禽流感。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