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SMC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標籤 : 高佩懃Page 7

「公海條約與海洋保護區」專家意見

台灣時間3月5日下午(紐約時間3月4日晚間)聯合國宣布通過「公海條約」(The High Sea Treaty)。這份條約是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之後,40多年再次針對「公海」的規範達成共識。公海條約是達成生物多樣性公約2030年30X30的生態保護承諾的關鍵,這是因為全球有近70%的海域屬於公海,而此前尚無在公海設立保護區的任何法源依據與機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對此提出觀點。
閱讀更多

新能源正夯,台灣布局氫能還缺什麼?

氫能因為具有能長期儲存、容易調度、發電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的特質,而成為全球關注的化石燃料替代能源。從「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與「關鍵戰略」將氫能視為獨立的戰略,設定執行目標,也看出政府逐漸將氫能視為一項重要的能源選項。然而要將氫能作為落實「淨零」的關鍵,臺灣準備好了嗎?
閱讀更多

「全球碳移除報告」重點摘要

1月20日凌晨00:00以牛津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舉辦記者會發布「全球碳移除」報告(The State of Carbon Dioxide Removal)。這份報告是全球首次有研究團隊全面評估移除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的現況。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摘譯報告重點,供大家參考。
閱讀更多

「全球碳移除報告」專家意見

1月20日凌晨00:00以牛津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舉辦記者會發布「全球碳移除」報告(The State of Carbon Dioxide Removal)。這份報告是全球首次有研究團隊全面評估移除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的現況。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整理報告摘要,並邀請台灣專家分享台灣的碳移除技術的進展。
閱讀更多

淨零轉型戰略記者會新聞稿

國發會於去年12月28日發佈台灣淨零轉型的十二項關鍵戰略,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日舉行記者會,邀請綠色財政、永續交通、能源、森林碳匯領域共四位專家,提出他們對此次關鍵戰略的看法。專家呼籲重視跨部門、跨層級來整體性的規劃政策,界定減碳是義務與責任,為下一代留下可解決巨大碳債的應對資本。
閱讀更多

「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核融合進展報告」專家意見

美國能源部在台灣時間12/13(二)晚間23:00(美東時間EST 12/13上午10:00 )舉辦記者會,說明透過「國家點火設施」首次完成一個可控制的核融合實驗,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技術突破。在這次實驗中也已達成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的「淨能量增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核能研究的最新進展。
閱讀更多

「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專家意見

台灣時間12月19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CBD)的COP15正式落幕。這次會議延續於2020年期滿的愛知目標,訂定第三次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十年目標。受到COVID-19影響,原訂在2020年舉辦的COP15延宕至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分享台灣生物多樣性的狀況與觀點。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