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口型蛋白會調節脂肪生成的研究」專家意見
在陽明交大腫瘤惡化卓越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吳韶芩的小鼠動物模型中,可以看到在餵食高脂飼料(high-fat diet, HFD)後,表現過量的口型蛋白基因轉殖小鼠(STOM transgenic mice)的體重與脂肪組織重量,會比一般小鼠更重,但只要恢復正常飲食,口型蛋白基因轉殖小鼠的體重與健康狀況就會恢復正常。研究顯示,口型蛋白會參與脂肪生成過程的訊號調節,包括脂肪細胞的分化、脂肪的產生、儲存、分解和分泌。
閱讀更多WHO研究發現打疫苗的人住院是沒打疫苗的三倍?研究解析
一則謠言標題為「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得出結論,因COVID疫苗接種而遭受嚴重傷害的風險比因COVID-19住院的風險高339%」,文中宣稱「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一項新研究發現,mRNA COVID-19疫苗接種的風險遠超過好處,科學家發現打輝瑞Covid-19疫苗的人,遭受嚴重不良事件(例如:心臟驟停、中風或死亡)的可能性,平均比COVID-19住院的可能性高339%。」
閱讀更多刺胳針委員會報告:全球應對COVID-19是大規模的失敗
世界各國逐步邊境開放,解封出入境條件,但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0月25日再次提醒各國對COVID-19勿掉以輕心。國際期刊《刺胳針》(Lancet)今年九月中針對近三年的COVID-19疫情,提出一份全球總檢討報告,回顧COVID-19疫情以來,全球應對疫情時,眾多決策層面的重大失敗與檢討改進方針。透過報告與專家看法,重新審視全球與台灣被疫情衝擊下,有哪些實際作為與可改進之處。
閱讀更多「每天喝1公升啤酒可降低失智風險?」研究解析
自2022年9月27日起,有媒體外電報導的標題:「研究顯示:每天喝1公升啤酒 可降低失智風險」、「研究曝每天喝酒「這個量」:可降低失智風險」。報導內容指出:「喝啤酒居然能防癡呆!澳洲研究人員分析發現,適量的飲酒能夠有效降低失智症的發生機率,研究人員指出,適量的酒精可以減少大腦斑塊的形成,而大腦斑塊正是失智症的病徵之一。」
閱讀更多戴口罩會因缺氧引起癌變?解析
一則謠言標題為「口罩致癌」,謠言宣稱:癌症的根本原因是缺氧,這會在人體中產生酸性狀態。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與MyGoPen共同澄清新聞與查證研究,希望能依實證醫學研究的精神,釐清民眾在傳言中產生的疑慮。此次解析將會即時提供給MyGoPen完整引用。
閱讀更多「刺胳針報告:COVID-19帶給全球的教訓」專家意見
這項研究由Lancet期刊邀集全球各領域專家組成之委員會所提出,希望提出客觀的評估結果和建議,其觀點並未窄化於關注病毒或個體健康,更加寬廣地解析全球化社會和疫情之關聯,寄望在後疫情時代可以重建一個包容、公平且可以持續發展的世界。
閱讀更多新興基因體技術在「精準育種」的發展趨勢
台灣的農業基因體學和遺傳技術如基因編輯的研發有豐沛的基礎量能,但仍未有基因編輯之精準育種法規制度。可借鏡相關制度先進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澳洲的法規制定視為傳統育種,搭配早期諮詢及上市前評估制度輕度監管,以釋放基因編輯在精準育種研發及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的能量。
閱讀更多「JAMA研究:較早時段的限時飲食法對減肥有幫助?」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刊登一篇研究,「較早時段的限時飲食,對肥胖成人的減重、減脂與心臟代謝健康的有效性」指出,較早時段的限時飲食,比起12小時或更長時間內進食,更能有效的達到減輕體重。《每日郵報》也對此篇研究做了報導,但卻淡化了這篇研究與eTRE飲食方法的限制。為了讓大眾更正確的理解此篇研究與「較早時段的限時飲食」的限制,台灣科技媒體中邀請了保健營養與運動營養領域的專家對此篇研究提供他們的專業看法。
閱讀更多傳言第4劑疫苗會關閉您的免疫系統?解析
一則謠言標題為「第四劑 COVID-19 疫苗的新研究發布」,並引用來自網傳的節目影片,謠言宣稱:主流媒體美國ABC電視台 終於承認----第4劑疫苗接種可能會關閉您的免疫系統!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與MyGoPen共同澄清新聞與查證研究,希望能依實證醫學研究的精神,釐清民眾在傳言中產生的疑慮。此次解析將會即時提供給MyGoPen完整引用。
閱讀更多次世代二價新冠疫苗對抗Omicron 新聞稿
對付新冠變種病毒,近日有兩種不同的次世代二價疫苗引起關注,分別是莫德納公司研發針對原始新冠病毒株與 Omicron BA.1的次世代二價疫苗,簡稱mRNA-1273.214,目前英國在8月15日已通過使用審核。另一款則是美國向莫德納公司預購的mRNA-1273.222,是專門對抗Omicron BA.4以及BA.5變種株的次世代二價疫苗。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