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網傳「雲電腦將取代傳統電腦?」專家解析

一則傳言指出,阿里巴巴在10月18日推出了不需要CPU、沒有主機的「雲電腦」,所有的操作都在雲端上,擁有無限的算力資源,會完全取代傳統電腦。這篇傳言已被提報為待查核訊息。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與合作夥伴「MyGoPen事實查核組織」共同澄清新聞,邀請專業領域的專家釐清民眾在傳言中產生的疑慮。
閱讀更多

「全球太陽能發電裝置盤點」專家意見

這份《自然》期刊的研究採用卷積神經網絡(CNN)與遞迴神經網路(RNN),訓練機器學習辨識遙測圖像中可設置10KW以上太陽能裝置容量的商業、工業等基礎設施。用以盤點全球工商業設施可裝置太陽能板的空間,研究發現可裝置量是過去預估的432%,應可達成減碳目標。近年太陽能設備裝置位置亦是台灣的相關爭議,這樣的盤點方式是否已可擴大應用,使不同地區更準確選擇太陽能板裝置位置?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

醫療問題摘要的AI技術與潛力

民眾在網路論壇或官方留言板上的醫療問題,可能包含與問題本身無關的內容,有礙於自動問答系統的開發。目前的研究發現,運用「人工智慧摘要生成技術」,有助於機器理解民眾問題內涵,裨益於智慧問答系統的發展。
閱讀更多

「臉書自動貼文與回覆軟體影響傳散口罩和COVID-19錯誤訊息的研究」之專家意見

今(2021)年6月7日台北時間23:00,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最新刊登了臉書自動化軟體影響傳散口罩和COVID-19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分析了來自563個臉書群組的712則貼文,比較其中39%受自動化軟體影響較大的群組和9%受影響較小的群組中,宣稱DANMASK-19試驗為陰謀論、口罩會傷害人類,以及沒有這兩項宣稱的貼文比例。
閱讀更多

「半導體製程與技術的傳言」之專家意見

半導體製程的定義,常聽到的是「多少奈米」的製程,比如近日媒體常報導的台積電領先全球量產的5奈米製程或是2022年即將量產的3奈米製程。一般而言多少奈米的製程,所代表的是單一電晶體(Transistor)的通道長度(Channel Length),通道長度越短,電晶體的導通速度越快,每單位面積(毫米平方,mm2)的電晶體密度越高,運算能力與儲存功能也越高。
閱讀更多

AI寫新聞的技術與風險

2020年5月OpenAI公司發表了具有1750億個參數的人工智慧(AI)語言模型GPT-3,可讓電腦產生擬真的文章。其後,英國衛報在2020年9月8日發布一則〈機器人寫了這篇文章,你害怕了嗎,人類?〉新聞。衛報編輯人員先寫一小段文字給GPT-3當作前導文,讓GPT-3獨立的寫出後續500字的文章。衛報指出,比起記者寫的新聞稿,編輯GPT-3產生的文章,整體而言花費較少的時間。此例證顯示了此項技術,已可進入產業的成熟度。
閱讀更多

照相時比『V』手勢會被竊取指紋嗎?專家告訴你其實該注意幾個原則。

重點1:若要在三公尺拍攝到個人手指上生物識別資訊等級的指紋,在實驗室環境下有足夠光源、特殊材料和設備等各種條件配合時才有機會達成,但一般環境很難實現。 重點2:實際計算距離三公尺且比V手勢拍照,目測3.5cmx5cm的照片,相機規格必須至少4億個像素,才有可能拍攝出美國FBI定義的生物識別等級指紋。 重點3:目前要在三公尺拍攝到個人手指上生物識別資訊等級的指紋,硬體技術離實際還有一段距離,大家應該不用擔心。
閱讀更多

「照相時比『V』手勢會被竊取指紋?」之專家意見

重點1:若要在三公尺拍攝到個人手指上生物識別資訊等級的指紋,在實驗室環境下有足夠光源、特殊材料和設備等各種條件配合時才有機會達成,但一般環境很難實現。 重點2:實際計算距離三公尺且比V手勢拍照,目測3.5cmx5cm的照片,相機規格必須至少4億個像素,才有可能拍攝出美國FBI定義的生物識別等級指紋。 重點3:目前要在三公尺拍攝到個人手指上生物識別資訊等級的指紋,硬體技術離實際還有一段距離,大家應該不用擔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