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資源塑膠微粒現況記者會 新聞稿

微塑膠不僅會進入生物體,也影響整個自然環境,且與人類行為及生活切身相關。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11)日邀請三位在台灣監測微塑膠的專家,說明他們探究台灣不同水資源區域,從陸地上的灌溉水、沙灘、河口到海洋微塑膠的現況。專家指出,從源頭攔截並建立一致的監測標準,了解台灣微塑膠分佈的熱點、現況與趨勢,才能制定有效的減量策略。
閱讀更多

「2010-2020年全球氟氯烴濃度增加」專家意見

2023年4月3日晚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發布最新研究〈2010-2020年全球消耗臭氧層的氟氯烴氣體濃度增加〉。蒙特婁議定書規範,全球從2010年起應禁用氟氯烴,但這份研究發現有五種氟氯烴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仍明顯增加。然而,在今(2023)年初,世界氣象組織(WMO)才發布報告,指出臭氧層正在修復,並肯定蒙特婁議定書禁用氟氯烴對臭氧層恢復的幫助。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協助解析,我們該怎麼理解臭氧層目前是否遭受損害?
閱讀更多

「淨零之路」研究專書線上發布記者會 新聞稿

當前的科學證據都不斷呼籲,人類應該快速、深度的減碳,台灣政府也在一年前提出2050淨零路徑與策略。今(31)日,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發表「淨零之路-臺灣深度減碳」研究專書,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協同研究專書的兩位主編,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寳貫以及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舉辦記者會回應政府的淨零規劃,並提出更積極的淨零路徑,呼籲台灣應把握關鍵的淨零契機。
閱讀更多

「淨零之路」研究專書專家意見

幾乎所有科學證據都在敦促「人類應該要減碳」,而且不只是減碳,更是快速、大量的「深度減碳」。但深度減碳與減碳有什麼不同?目前台灣提出的淨零路徑是不是能夠落實2050淨零排放?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將在3月31日出版「淨零之路:臺灣的雙贏策略」研究專書,指出當前淨零路徑的不足之處,並提出更積極的淨零建議。反之,更積極的淨零措施,會不會加深社會經濟衝突?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對此研究專書提供看法。
閱讀更多

IPCC AR6 總結報告線上解析記者會 新聞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昨(20)日發布第六次評估的總結報告決策者摘要。報告指出,大氣、海洋、冰凍圈和生物圈已發生廣泛而迅速的變化。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已經影響到全球,並釀成許多極端氣候事件。對自然和人類造成廣泛的不利影響,以及相關的損失與損害。這次的報告再三呼籲,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刻,專家也提醒,我們這10年做的所有決策與行動,會改變並決定未來十年甚至百年的地球氣候。
閱讀更多

海水增溫使全球海洋珊瑚礁生態系缺氧 新聞稿

《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今(17日)發表海洋化學的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周文臣教授也參與其中,並證實多個珊瑚礁生態系皆處於缺氧的海洋環境中。研究結果發現,過去海洋缺氧多發生在溫帶海域,但現在熱帶海域也已出現海洋溶氧量不足的現象。周文臣研究團隊在這次調查中證實,臺灣東沙環礁、太平島等五處珊瑚礁生態系皆處於中重度缺氧的生存環境中。這份研究由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
閱讀更多

「研究:臭氧會干擾果蠅的求偶行為」專家意見

今(2023)年3月15日台北時間凌晨00:00,《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一篇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生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hemical Ecology)馬可斯.納登主持的研究,結果顯示,空氣中的臭氧濃度增加會干擾果蠅的求偶行為,降低交配的成功率。台灣專家指出此研究中看到的是實驗室中的果蠅,臭氧干擾野外果蠅的求偶有可能更為嚴重,但實際野外的變數太多,還有待生態學家或族群演化學家作野外調查才能確認。
閱讀更多

「海洋塑膠微粒不斷增長」專家意見

2023年3月9日凌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發布塑膠微粒最新研究,並提提海洋中塑膠微粒正不斷增長。研究團隊追蹤1979到2019年間海洋塑膠污染的數據,發現從2005年之後海洋塑膠的數量快速增長。據估計,2019年全球上層海洋的塑膠微粒數量約171兆個,換算成重量約是230萬噸。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海洋塑膠微粒的議題。
閱讀更多

「塑膠微粒的吸入或暴露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WHO報告摘要與編譯

WHO說明這份報告評估的三個重點有三個。 1.人類暴露於奈米塑膠微粒的食物、飲料、飲用水和空氣,以及與人類健康有關的暴露途徑數據。 2.根據發生率、毒理與暴露情況,去檢驗奈米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3. 盡可能找出任何能確實減少接觸奈米塑膠微粒的機會,並找出研究數據之間的差距以建議未來研究的方向。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