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猴痘的污名化問題」專家意見

無論如何,將猴痘歸類為MSM疾病或性傳染病都是錯誤訊息。雖然性與愛撫行為確實可能會提高皮膚傷口、黏膜或呼吸道分泌物等密切接觸的風險,這也是為何WHO幹事長譚德塞會提到「減少性伴侶」以作為阻斷傳播鏈的手段。不過,若因此將猴痘理解成「性傳染病」,將使社會大眾誤會傳染途徑,而疏於防範親密行為以外其他人與人密切接觸的風險(如照顧感染者),或欠缺對少數群體具文化敏感度,而不利於欲實現之公衛目標,如提高疫調準確性、鼓勵個案通報與追蹤、防堵疫情擴大等。
閱讀更多

「高溫影響太陽能板效率?」專家意見

07/25台灣媒體引述歐洲新聞台(Euronews)報導,指出歐洲連日高溫與熱浪,可能會阻礙太陽能板發電。新聞指出,太陽能板多數在理想溫度攝氏25度的氣溫下測試效能,這也是最佳發電條件。若高於這個溫度,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會開始下降。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釋台灣的太陽能板發電效率。
閱讀更多

「Nature期刊的阿茲海默症研究疑似造假,會造成什麼影響?」之專家意見

西爾萬.萊斯內(Sylvain Lesné)在2006年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被美國范德比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馬修.施拉格(Matthew Schrag)提出可能造假的疑慮。究竟目前科學家對阿茲海默症的理解是什麼?這篇有誤的研究會造成什麼影響?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釋疑。
閱讀更多

「最新研究以腦影像預測腦血管年齡」專家意見

今(2022)年5月1日,國際期刊《年齡與衰老》(Age and Aging)發表了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林慶波特聘教授的團隊所主持的研究,訓練人工智慧分析腦部核磁共振影像中,大腦白質可能有病變的斑塊或斑點,藉此建立出估算腦血管年齡的數學模型,可協助預測和腦血管老化有關的病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專家發表看法。
閱讀更多

「BA.4與BA.5引發再感染與免疫逃逸的能力」專家意見

英國在今(2022)年6月底,感染BA.4和BA.5的病例數已經佔所有新增病例的一半以上;美國從今年春天發現BA.2.12.1病毒株後,現在已經取代BA.1成為主要的流行株,而且BA.4及BA.5感染的病例數也持續增加中。科學家們因此希望盡快釐清這些新的變種病毒亞型在以前曾經感染過Covid-19的人和已經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當中免疫逃逸的情形。
閱讀更多

「英國提出基因技術(精準育種)法案」台灣專家意見

今年5月25日,英國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提出英國基因技術(精確育種)法案,針對精準育種的動植物,以及由這些動植物生產出食品與飼料,提供開放銷售相關的風險評估。雖然英國、紐西蘭、澳洲等都有專家長年持續的討論基改作物與基因編輯作物的技術,但在台灣仍十分缺少對此科學議題的專業看法與討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專家針對基因改造、基因編輯作物以及英國法案,發表看法。
閱讀更多

「研究使用血液快速評估人體對新冠病毒的細胞免疫力」專家意見

今(2022)年6月13日台北時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研究,研究透過血液的PCR定量技術,加以分析與T細胞免疫反應有關的細胞因子「CXCL10」,在血液中的濃度,可以有效測量體內T細胞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免疫反應程度和持續時間,將有助於未來在評估疫苗追加接種的優先策略。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專家解析此新技術的研究並發表看法。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