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COVID-19:胎盤可保護胎兒免於母親的垂直感染」專家意見
懷孕會改變生理狀態,尤其是免疫系統、心血管和肺部的運作,使孕婦面對傳染病時更加脆弱。先前的研究發現,雖然孕婦感染新冠病毒後大多數都是無症狀,而且無論有無懷孕,感染新冠病毒後的死亡率沒有差異,不過孕婦進入加護病房、需要使用呼吸器或是發生早產的比例都會明顯提高。至於孕婦感染新冠病毒後對胎兒方面的影響,至今了解非常少。
閱讀更多研究「T細胞免疫反應抵抗Omicron變種病毒」專家意見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綜整至今(2022)年陸續發布尚未同儕審核的預印本研究,發現人體由疫苗或感染病毒獲得的T細胞免疫反應,並沒有因為Omicron變種病毒而受到太大的影響,表示人體過去打疫苗或受新冠病毒感染後,仍帶有一定程度的保護力。
閱讀更多「校園COVID-19檢測、病例率和社交接觸的相關性」專家意見
今(2021)年12月23日,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發表一篇研究,探討美國康乃狄克州18所學院和大學COVID-19檢測、病例率和社交接觸(接觸數據來自手機)之間相關性。研究發現檢測較頻繁,病例率較多,但也比較能及早阻止感染繼續傳播。
閱讀更多「對於在英國檢測到兩個 Omicron 確診案例,以及新的應對措施」英國專家回應
英國衛生與社會服務大臣薩吉德.賈偉德( Sajid Javid)已確認在英國發現了兩例 Omicron 變異株確診案例。以下為英國專家對此的看法。
閱讀更多「萊克多巴胺豬肉與人體食用安全議題」專家意見
各國家除參考前述ADI劑量外,同時考量其國人攝食習慣、作物種類、栽培管理目的及國際組織標準等,進一步制訂本國行政管制劑量作為執法標準,此一標準並非「超過就會中毒」,而是提供廠商一個「超過就會受罰」的標準。評估健康風險的過程中,主要是結合兩部分的資訊,一者為豬肉內萊劑的濃度,另外一個則是攝取豬肉量的多寡,將兩者整合起來,以評估其是否超過每日最大安全攝取量。
閱讀更多「北極降水增加的速度變快」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發布最新研究〈新氣候模型顯示北極降水增加的速度比過去預測更快、幅度更大〉。這份研究採用CMIP6模擬,最新的推估認為到2100年,北極變暖、海冰損失速度比過去更快,因此導致水文循環的範圍與速度增加。並預計北極在夏季和秋季期間,從降雪轉為降雨的發生時間,會比過去預估的時間提早幾十年發生。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對此研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Omicron變種病毒(B.1.1.529)」專家意見
南非發現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B.1.1.52,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於周六(11/26)正式以希臘字母命名為Omicron,列為「受關切變種(VOC)」。
閱讀更多「長期洗腎患者感染COVID-19的危險因子與死亡率」專家意見
透析病人相較一般民眾有更高的風險會感染COVID-19;染病後,其死亡的風險也會較高。這個發現不僅在美國,在世界各地也都有類似報告。研究發現的危險因子項目可以參考,但是數值會因上述理由差異極大。特別是如果把疫苗注射的影響考慮進去,結果影響會更大。
閱讀更多「可引發T細胞免疫力的COVID-19蛋白質疫苗」專家意見
今(2021)年11月24日,國際期刊《自然》(Nature)發表一篇研究,此研究第一期試驗收集平均18-80歲的36人,施打一劑CoVac-1疫苗,間隔28天和56天後,分析兩種T細胞(表現出CD4和CD8這兩種抗原的T細胞)的免疫反應與安全性。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