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Nature期刊研究:氣候變遷影響登革熱的生物防治」的專家意見

2023年8月3日《自然-氣候變遷》期刊發布最新研究,結合蚊子族群的動態模型與實驗室環境中溫度如何影響沃爾巴氏菌的數據,再配合預測未來熱浪的嚴重程度,來了解全球暖化對澳洲的凱恩斯市、越南的芽莊市的可能影響,研究預測,未來的熱浪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推測更熱、更頻繁的熱浪可能會降低使用的沃爾巴氏菌來防治登革熱的效果。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
閱讀更多

「城市中白鼻心最新研究」專家意見

台灣大學昆蟲系曾惠芸副教授與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研究團隊7月28日在《野生動物管理雜誌》期刊(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發表最新的白鼻心研究,並將登上9月的期刊封面。研究運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的記錄,評估城市中的白鼻心面臨的威脅、繁殖時間與棲息環境的特徵,並發現成年的白鼻心死亡主因是被遊蕩犬隻襲擊和車禍,而親子失散的白鼻心幼獸是接受救援的主因。
閱讀更多

「南韓研究找到室溫超導體」專家意見

本月27日,新聞報導南韓科學家刊登在未經同儕審核的預印本平台上的兩篇研究,宣稱成功找出室溫常壓的超導體,若經驗證後可實際應用,將帶來科技和工業的重大變革。臺灣研究超導體的專家指出,此結果如果證實為真,商用與消費電子的關鍵元件一旦從半導體換成超導體,「散熱」這個名詞將成為過去式。但專家也提醒,仍待進一步更精密的確認在完全零電阻、完全抗磁性的數值。
閱讀更多

「全身性發炎與失智症風險的關聯研究」專家意見

今(2023)年7月20日台北時間凌晨02:00,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發表一篇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梅克力博士(Dr. Krisztina Mekli)等人所做的研究。研究發現,全身性發炎(systemic inflammation)與日後發展成失智症的風險存在微小的關聯性。研究團隊分析英國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中約50萬人的健康數據,評估體內發炎指標(systemic inflammatory biomarker [...]
閱讀更多

「WHO公布阿斯巴甜的致癌風險與分類」專家意見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與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於今(7/14)日共同公布對阿斯巴甜的致癌評估結果。JECFA與IARC的評估結果與觀點略有差異,JECFA認為在人類正常攝取飲食中的阿斯巴甜是安全的,所以JECFA在這次的報告中,仍維持1981年的訂定標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食品安全與癌症風險領域專家分享看法,協助大眾理解阿斯巴甜與致癌的關聯,以及了解IARC與JECFA評估的考量。
閱讀更多

「世界氣象組織觀測到史上最高溫」的專家意見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7月的第一週可以被視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週。世界氣象組織也表示,從六月底開始,所有的觀測數據都非常高,包含海水的溫度、氣溫。此外,南極海冰覆蓋的程度也創下史上新低,相較於北極,過往南極海冰的分布相對穩定,因此大幅減少的狀況是前所未見的。此外,世界氣象組織已觀測到聖嬰現象發生的前兆,因此世界氣象組織的專家認為,在聖嬰現象的加乘之下,預計會出現更多「前所未有」的紀錄。而現在只是剛開始。台灣怎麼應對高溫?
閱讀更多

「研究:專業舞蹈訓練增進大腦神經網絡連結效率」專家意見

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講座教授謝仁俊研究團隊於《人類神經科學前沿》期刊發表一篇最新研究,分析大腦休息狀態的期間不同腦區內和腦區之間的神經網絡連結,來探討這些功能性的連結和舞蹈訓練、創造力之間的關聯。研究發現與非舞蹈家相比,舞蹈家在不跳舞的休息狀態,各個腦區的功能性神經連結仍在高效協作,而隨著舞蹈家常規的練習越密集且每次練習時數越長,大腦特定區域間的訊息交流會更有效率。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研究大腦影像、大腦結構與認知神經心理的專家短評此研究重要性。
閱讀更多

「人工智慧法」專家意見

臺灣預計9月提出「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目前行政院初步可能納管廣播電視、有線廣播、衛星廣播等媒體及頻道業者使用生成式AI如ChatGPT來產生內容。全球也已有一些近期監管AI的重大方向與作為可參考。由於監管與規範人工智慧將影響學術研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臺灣研究人工智慧的專家依據自身研究經驗發表看法,藉此次機會讓更多人看見研究人工智慧的科學家們的專業意見,有助於促進基於科學觀點的公眾討論,也讓相關制定規範或法案的單位有更多機會採納多元的意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