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Omicron變種病毒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面對Omicron傳播範圍由非洲南非向全球擴散,各國正嚴加戒備。國內病毒專家施信如指出,南非和印度等窮國缺乏疫苗,新冠病毒變種又擴散到富國引發感染,可見縮短全球疫苗落差的重要性。為提高現階段的保護力,施信如建議國內最早施打疫苗的第一線人員與高齡老人,可加打第三劑作好保護。
閱讀更多

Omicron變種病毒研究綜整

Omicron的出現的確引起了擔憂,在還沒有足夠研究的情況下,針對Omicron的許多資訊都還在初步了解的階段。Omicron是否真的「最可怕」、「大魔王等級」、「讓疫苗失效」,都是未知或已知為誤,要得到有效的科學證據需要一定的時間。
閱讀更多

2021諾貝爾化學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獎者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Max-Planck)中心研究者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麥克米倫(David MacMillan)。他們二人最大貢獻是將「不對稱有機催化劑」的使用量降到極低,大幅增進合成藥物的相關研究,也大幅提升「不對稱有機催化劑」的應用性與效率。
閱讀更多

2021諾貝爾物理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1)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由日本學者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德國學者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與義大利學者喬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三位共同獲獎。其中的真鍋淑郎與哈塞爾曼都是氣候科學家,使用模型模擬全球暖化,奠定人類如何影響氣候與複雜地球系統的研究基礎。
閱讀更多

2021諾貝爾生醫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1)年的諾貝爾生醫獎,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朱里雅斯(David Julius)與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研究員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兩位學者共同獲得。這兩位學者發現辣椒素受體1(TRPV1),以及機械力受體(Piezo1、Piezo2),終於揭開人類為何可以形成味覺、溫度等體感的神秘面紗。
閱讀更多

「非洲豬瘟線上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為強化國內非洲豬瘟防治,於今(8)日舉行非洲豬瘟線上記者會。與會學者強調,臺灣目前的防治策略是阻絕病毒於境外,但同樣重要的是境內豬場的維護。此外,有關禁用廚餘一個月政策,學者呼籲執行後可再檢討,豬農也可使用廚餘分類和高溫加熱來降低傳播風險。
閱讀更多

「全球科學媒體中心疫苗安全與有效性線上說明會」會後新聞稿

由十個國際組織共同成立的COVID-19 疫苗媒體中心,今(2)日針對「COVID-19疫情與疫苗有效性」議題,舉行線上專家說明會。全球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的領銜疫苗專家結合了COVID-19 Vaccine Media Hub的夥伴,提供珍貴的機會,讓您瞭解世界各地看到的疫苗安全與有效性的相關數據。
閱讀更多

「COVID-19疫苗線上記者會」會前新聞稿

COVID-19台灣本土疫情嚴峻,三級防疫警戒再次延長至七月。如何圍堵病毒、防止疫情持續擴大,疫苗是否能成疫情的重要止血布,受到社會輿論高度關注。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於6月29日召開線上記者會,邀請四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分別為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領域的中研院陳建仁院士、病毒學領域的長庚施信如教授、感染醫學領域的馬偕邱南昌醫師,以及疫苗研發領域的國衛院劉家齊副研究員。希望透過學者討論並釋疑常見的疫苗科學問題,讓民眾更瞭解疫苗的效益,與國產疫苗EUA的訂定原則。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