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科學家用人造子宮可培養小鼠胚胎達11天」之專家意見
今年(2021年)3月17日,以色列的研究團隊通過Nature期刊的同儕審核,預計發布正式研究成果,成功提高小鼠胚胎在母鼠子宮外正常發育的時間。新聞引用此研究,提及這有助於了解胚胎在子宮著床後的實際發育過程。究竟這研究為什麼重要?用人造子宮培養胚胎的挑戰又是什麼呢?
閱讀更多【研究摘要】從前期原腸化到晚期器官生成的子宮外小鼠胚胎發育
以色列團隊預計發布在《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可以在子宮外培養著床後小鼠胚胎的技術平台,從胚胎的腔腸化(gastrulation)時期培養到後肢形成的時期,以利研究哺乳類的胚胎在子宮著床後的發育過程。
閱讀更多「2021年是阿茲海默症藥物研究的關鍵時間點」之專家意見
2020年12月22日,「自然」《Nature》期刊提到「阿茲海默症藥物來到了關鍵時刻」,由美國製藥大廠百健(Biogen)生產的一種藥物「Aducanumab」,能否通過美國FDA審查仍未知。
但究竟「Aducanumab」這款藥物會特別受到青睞的原因為何?是否有其他藥物研發方向也值得關注?「Aducanumab」的研發對阿茲海默症而言代表什麼意義呢?
閱讀更多「接種輝瑞疫苗後3天蜘蛛膜下腔出血死亡」之專家意見
到目前為止,雖仍有個案還在釐清死亡與疫苗的關聯性,但尚無任何經臨床確認是因接種新冠疫苗而引發死亡的個案報告。從輝瑞疫苗的監測通報發現,產生身體出血的個案極少,並無關聯性可以成立;且由該疫苗的成分及作用原理,也找不到合理的關聯性。
閱讀更多「紐約新冠華裔患者死亡率最高」之研究解析
該研究的死亡率是「住院患者」的死亡率(in-hospital mortality),住院患者多是重症或病危的狀況,不能代表所有的新冠患者。因諸多的研究限制,不能直接解釋成「華裔患者死亡率約為白人患者的1.5倍」;更不能延伸或擴大解釋成其他地區的「華裔患者的死亡率都很高」,僅能代表當時紐約市疫情開始爆發的公立醫院數據,不應誤導成是當時紐約市的所有疫情狀況。
閱讀更多「英六旬翁換腎失敗再患淋巴癌 確診新冠肺炎後腫瘤竟離奇消失」之專家意見
2021年1月,有媒體報導引用英國血液學期刊的臨床報告,61歲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男性病患,在確診新冠肺炎四個月後腫瘤消失,指稱「因新冠病毒觸發人體抗腫瘤免疫反應所致」。
閱讀更多印度研究指稱吃素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較低?
網路流傳:「世衛組織研究發現,唯有素食者可不受新冠病毒感染!」,加上近日一篇印度研究發現吃素與O型血的受測者有較低的感染新冠肺炎機率,這其中可能的關聯是什麼?我們又應如何理解其中的關聯與研究本身的限制?
閱讀更多科學研究中的相關與因果
有段逸事敘述二戰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差點死於肺炎,幸好佛萊明(Alexander Fleming)發明青黴素(盤尼西林)救了他。事實上,並非青黴素拯救邱吉爾;青黴素對於許多病菌並無作用,包括肺結核的病原結核桿菌。真正拯救邱吉爾的,是磺胺類藥物(sulfonamides)。
閱讀更多〈英國研究:新冠痊癒者 八分之一會在5個月內死亡〉報導錯誤
每日電訊報2021年1月17日報導一篇發布在MedRxiv預印本平台的研究 ,編譯報導在1月18日編譯這則新聞,然標題與內容錯誤,使這篇編譯自國外媒體之報導,恐有誤導民眾之嫌。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特此提出建議。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