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IPCC 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 第三工作組報告「氣候變遷的減緩」決策者摘要 中文翻譯
今(2022)年4月4日國際IPCC發布最新的氣候變遷WG3報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偕同財團法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IPCC報告決策者摘要中文翻譯。
閱讀更多「IPCC AR6第三工作組報告:氣候變遷的減緩」重點摘要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2022年4月4日台北時間23:00,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的第三工作組報告〈氣候變遷2022:氣候變遷的減緩〉。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摘錄報告決策者摘要重點,供大家參考。
閱讀更多「IPCC AR6第三工作組報告:氣候變遷的減緩」專家意見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2022年4月4日台北時間23:00,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的第三工作組報告〈氣候變遷2022:氣候變遷的減緩〉。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摘錄報告決策者摘要重點,並邀請專家提供對此份國際重要報告之觀點。
閱讀更多IPCC WG3報告即時解析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昨(4/4)臺灣時間23:00發布最新氣候變遷評估報告《氣候變遷2022:氣候變遷的減緩》。專家表示臺灣的淨零路徑中,缺少了如國際報告中提及的低成本減碳措施與國際積極倡議的綠色金融制度,臺灣的具體策略不足,需要更積極的作為。
閱讀更多「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專家意見
國家發展委員會在3月30日上午10:00舉辦記者會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會中宣示台灣將在2050年將達到淨零排放,並提出下列階段性目標。
閱讀更多「空污影響全球人類的平均餘命報告」專家意見
美國健康效應研究所(Health Effects Institute)在今(2022)年3月2日,公布兩份新的「全球空氣狀況報告」(State of Global Air Report)。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空氣污染研究與風險評估領域的專家,對此篇研究解析與評論。
閱讀更多「光誘導蛋白質聚集的技術幫助研究巴金森氏症病因」專家意見
來自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等的研究團隊,今(2022)年3月9日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公開研究論文,研究運用光誘導蛋白質聚集的技術(簡稱LIPA),發現體內的Alpha突觸核蛋白聚集,會損害特定腦區(黑紋狀體)的神經傳導,誘發神經病變和類似帕金森氏症的運動障礙。作者認為,他們的發現提供了未來研究帕金森氏症時,觀察相關蛋白質生成與聚集的新工具。
閱讀更多最新研究可偵測到人體血液中塑膠微粒 新聞稿
最新研究成功地開發出新的方法,首次在人的血液樣本中檢測到塑膠微粒,並且能分析出塑膠微粒的含量。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表示,此研究開發出偵測並定量人體血液中塑膠微粒含量的新方法,儘管研究僅能偵測大小為700奈米以上的塑膠微粒,也尚未能代表實際的人體曝露狀況,台灣專家皆肯定,此研究對於未來評估塑膠微粒的健康危害,有實質的技術突破。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醒,目前塑膠微粒的健康危害證據,大多是用細胞或動物實驗看單一種類塑膠微粒的影響,仍無法直接回答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閱讀更多「研究可偵測人體血液中的塑膠微粒」專家意見
這篇研究屬於分析方法開發的研究,著重在血液塑膠成分分析方法與再現性與背景干擾處理。這篇研究僅能回答所開發方法能偵測血中塑膠微粒成分精確度與準確度。對於人體暴露途徑、內在暴露劑量、毒理反應、健康效應等問題仍需更多研究。
閱讀更多制定碳抵換、交易標準 接軌國際
面臨國際間推動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趨勢,我國政府各部門也開始規劃具體減碳排的策略。文章中指出,若要建構碳交易市場或制定碳價,需要一致性的碳抵換計算方式,才能與國際接軌。並且,除對於各產業部門要求減碳措施外,仍需要提供各產業部門有效之經濟誘因。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