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會後新聞稿】新冠疫苗不良事件與變種病毒專家記者會
SMC新興科技媒體中心今日召開記者會,在台灣疫苗開打之際,針對疫苗不良反應事件與變種變毒,特別邀請三位疫情中不同醫學領域的專家提供專業解析,來為公眾澄清疫苗種種迷思。
閱讀更多【研究摘要】從前期原腸化到晚期器官生成的子宮外小鼠胚胎發育
以色列團隊預計發布在《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可以在子宮外培養著床後小鼠胚胎的技術平台,從胚胎的腔腸化(gastrulation)時期培養到後肢形成的時期,以利研究哺乳類的胚胎在子宮著床後的發育過程。
閱讀更多「2021年是阿茲海默症藥物研究的關鍵時間點」之專家意見
2020年12月22日,「自然」《Nature》期刊提到「阿茲海默症藥物來到了關鍵時刻」,由美國製藥大廠百健(Biogen)生產的一種藥物「Aducanumab」,能否通過美國FDA審查仍未知。
但究竟「Aducanumab」這款藥物會特別受到青睞的原因為何?是否有其他藥物研發方向也值得關注?「Aducanumab」的研發對阿茲海默症而言代表什麼意義呢?
閱讀更多榮獲「高繁天噸牛獎」乳牛的一日牧場生活
出生在臺大牧場的小牛,如果是公牛會在牧場中飼養1至2個月,待斷奶後賣至飼養公牛的肉牛場;母牛則會飼養至2歲、約250-300公斤時進行配種。乳牛每一胎的週期在15個月左右,並以此週期不斷循環。
閱讀更多「科學家發現地球構造中最內部內核」之專家意見
重點1:地震波中的P波在地球內部傳遞時,因地球構造不同而波速不同,所以可藉由P波的反射、折射觀測來推論地球內部構造的不連續帶。
重點2:這不是第一篇提出地球存在「最內部內核」的論文,過去已有數篇論文探索從「外部內核」至「最內部內核」之間的過渡帶。
重點3:地球內核具有P波各向異性,在「外部內核」P波沿地球自轉軸傳遞時波速較沿赤道方向(90度)快,但此研究發現,在「最內部內核」處,慢軸從90度角轉變至54度角。
閱讀更多「接種輝瑞疫苗後3天蜘蛛膜下腔出血死亡」之專家意見
到目前為止,雖仍有個案還在釐清死亡與疫苗的關聯性,但尚無任何經臨床確認是因接種新冠疫苗而引發死亡的個案報告。從輝瑞疫苗的監測通報發現,產生身體出血的個案極少,並無關聯性可以成立;且由該疫苗的成分及作用原理,也找不到合理的關聯性。
閱讀更多AI寫新聞的技術與風險
2020年5月OpenAI公司發表了具有1750億個參數的人工智慧(AI)語言模型GPT-3,可讓電腦產生擬真的文章。其後,英國衛報在2020年9月8日發布一則〈機器人寫了這篇文章,你害怕了嗎,人類?〉新聞。衛報編輯人員先寫一小段文字給GPT-3當作前導文,讓GPT-3獨立的寫出後續500字的文章。衛報指出,比起記者寫的新聞稿,編輯GPT-3產生的文章,整體而言花費較少的時間。此例證顯示了此項技術,已可進入產業的成熟度。
閱讀更多照相時比『V』手勢會被竊取指紋嗎?專家告訴你其實該注意幾個原則。
重點1:若要在三公尺拍攝到個人手指上生物識別資訊等級的指紋,在實驗室環境下有足夠光源、特殊材料和設備等各種條件配合時才有機會達成,但一般環境很難實現。
重點2:實際計算距離三公尺且比V手勢拍照,目測3.5cmx5cm的照片,相機規格必須至少4億個像素,才有可能拍攝出美國FBI定義的生物識別等級指紋。
重點3:目前要在三公尺拍攝到個人手指上生物識別資訊等級的指紋,硬體技術離實際還有一段距離,大家應該不用擔心。
閱讀更多「照相時比『V』手勢會被竊取指紋?」之專家意見
重點1:若要在三公尺拍攝到個人手指上生物識別資訊等級的指紋,在實驗室環境下有足夠光源、特殊材料和設備等各種條件配合時才有機會達成,但一般環境很難實現。
重點2:實際計算距離三公尺且比V手勢拍照,目測3.5cmx5cm的照片,相機規格必須至少4億個像素,才有可能拍攝出美國FBI定義的生物識別等級指紋。
重點3:目前要在三公尺拍攝到個人手指上生物識別資訊等級的指紋,硬體技術離實際還有一段距離,大家應該不用擔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