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海洋塑膠微粒不斷增長」專家意見

2023年3月9日凌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發布塑膠微粒最新研究,並提提海洋中塑膠微粒正不斷增長。研究團隊追蹤1979到2019年間海洋塑膠污染的數據,發現從2005年之後海洋塑膠的數量快速增長。據估計,2019年全球上層海洋的塑膠微粒數量約171兆個,換算成重量約是230萬噸。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海洋塑膠微粒的議題。
閱讀更多

「公海條約與海洋保護區」專家意見

台灣時間3月5日下午(紐約時間3月4日晚間)聯合國宣布通過「公海條約」(The High Sea Treaty)。這份條約是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之後,40多年再次針對「公海」的規範達成共識。公海條約是達成生物多樣性公約2030年30X30的生態保護承諾的關鍵,這是因為全球有近70%的海域屬於公海,而此前尚無在公海設立保護區的任何法源依據與機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對此提出觀點。
閱讀更多

「研究:廁所用衛生紙可能是廢水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的來源」專家意見

今(2023)年3月1日《環境科學與科技通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tters)期刊發表一篇研究,指出廁所用衛生紙可能是廢水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的來源。研究分析來自各地(美洲、非洲與西歐)的廁所衛生紙樣本中所含的PFAS化合物,以及美國佛羅里達州當地汙水廠中的淤泥,檢驗出衛生紙樣本中PFAS種類最多的其中一種化合物〔6:2 diPAP〕。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如何看待PFAS污染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閱讀更多

「研究:免疫調節基因NLRP12影響紅斑性狼瘡的嚴重度」專家意見

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陳斯婷教授與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及全人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曹彥博團隊,今年2月1日發表於《臨床研究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的研究,研究結果提出NLRP12基因可以做為預測紅斑性狼瘡疾病的潛在生物標誌。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了四位研究自體免疫疾病與機轉的專家,給予專業意見。
閱讀更多

「口罩產生的塑膠微粒會傳播COVID-19?」專家意見

近期有許多討論口罩降解會產生懸浮空氣中的塑膠微粒,且這些產生的塑膠微粒可能會傳播新冠病毒。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找出相關研究並邀請空氣污染採樣與環境流行病學的專家,提供對此議題的專業看法。說明目前仍無直接證據可證實,口罩產生的塑膠微粒會作為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以避免民眾過度解讀或擔憂,而這些擔憂主要是過度連結與強調以下兩篇文獻資料的結論。
閱讀更多

「補充維生素D可降低糖尿病前期成人的糖尿病風險」專家意見

今(2023)年1月13日台北時間凌晨零時,國際期刊《自然老化》(Nature Aging)發表一份最新研究,由瑞士日內瓦大學的情感科學中心(CISA)研究員賽巴斯欽·貝茲-魯戈(Sebastian Baez-Lugo)博士與奧爾加·克里姆茨基(Olga Klimecki)博士的研究發現,老年人在負面的社會情感事件(例如:別人受苦的影片)影響下,大腦靜息狀態網絡「resting-state brain [...]
閱讀更多

「全球碳移除報告」專家意見

1月20日凌晨00:00以牛津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舉辦記者會發布「全球碳移除」報告(The State of Carbon Dioxide Removal)。這份報告是全球首次有研究團隊全面評估移除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的現況。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整理報告摘要,並邀請台灣專家分享台灣的碳移除技術的進展。
閱讀更多

「研究:音樂訓練改變大腦神經網絡」專家意見

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講座教授謝仁俊與腦科學研究所陳麗芬教授研究團隊線上發表於期刊《Human Brain Mapping》(人腦圖譜)的研究,登上2023年1月的人腦圖譜期刊封面。研究發現,鋼琴家和聲樂家的大腦中,與情緒相關區域(例如杏仁核)的連結,較一般非音樂家更多,顯示了長期的特定音樂訓練會加強大腦中以經驗為基礎的白質神經網絡連結。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大腦影像、大腦結構與認知神經心理的專家短評此研究重要性。
閱讀更多

「老年人大腦較易受負面情緒事件而改變」專家意見

今(2023)年1月13日台北時間凌晨零時,國際期刊《自然老化》(Nature Aging)發表一份最新研究,由瑞士日內瓦大學的情感科學中心(CISA)研究員賽巴斯欽·貝茲-魯戈(Sebastian Baez-Lugo)博士與奧爾加·克里姆茨基(Olga Klimecki)博士的研究發現,老年人在負面的社會情感事件(例如:別人受苦的影片)影響下,大腦靜息狀態網絡「resting-state brain [...]
閱讀更多

「研究發現線蟲吃較少可延長壽命的原因」專家意見

2022年5月3日,國際期刊《自噬》(Autophagy)發表了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許翺麟特聘教授主持的研究,發現限制攝食可延長線蟲壽命的關鍵,在於一種蛋白酶,簡稱SAM-1,這種蛋白酶可以調控與細胞自噬作用有關基因表現的多寡。過去雖然已經知道限制飲食可以抗老化的效果,與細胞自噬有關,但不清楚詳細調控機轉。這篇研究從線蟲身上找到較詳細的機轉,為後續研發抗老化或延長壽命的藥物方向,點亮一盞明燈。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台灣研究線蟲的相關專家發表看法。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