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路透《2025年數位新聞報告》」專家意見
路透新聞學研究所於2025年6月17日發表《2025年數位新聞報告》,探討受眾分佈在不同平台與形式(新聞Podcast和AI聊天機器人)的時代中,新聞媒體應如何因應並維持受眾的信任。路透新聞研究所於2025年1月中旬至2月委託YouGov調查,涵蓋48個市場、超過全球一半人口的大規模研究,首次納入AI平台和聊天機器人對新聞生態的影響評估,成為該機構歷來規模最大的調查報告。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解析這份報告對於臺灣媒體環境的重要性。
閱讀更多【SciComm Today 科學溝通講座】地熱升溫時:原住民族如何助力能源轉型?來自紐西蘭毛利族人的經驗
台灣地熱潛能巨大,原住民部落所在的土地,也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當技術已成熟,此刻開始的社會討論,也許會影響地熱在台灣的未來。
閱讀更多活動開跑!【SciCom Today 系列講座】
講到科學,是不是覺得很艱澀、很hardcore呢?但其實硬派也可以很浪漫!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規劃了一系列的講座,邀請科學家、科學記者、科學傳播者們來與大家分享他們心目中的「硬派浪漫」。一起到飛地書店,聊聊生活中可能遇見的科學。
閱讀更多SMC「第一屆科學家大會」活動紀錄(2)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7月6日 舉辦「第一屆科學家大會」,邀請英國科學媒體中心的首席辦公室主任 Tom Sheldon、紐西蘭科學媒體中心執行長Dacia Herbulock、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惠鈞與公共電視台董事長胡元輝一同對談科學與溝通對社會的重要性,並邀集台灣科學家出席,共同討論科學家在社會中的關鍵角色。
閱讀更多SMC「第一屆科學家大會」活動紀錄(1)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7月6日 舉辦「第一屆科學家大會」,邀請英國科學媒體中心的首席辦公室主任 Tom Sheldon、紐西蘭科學媒體中心執行長Dacia Herbulock、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惠鈞與公共電視台董事長胡元輝一同對談科學與溝通對社會的重要性,並邀集台灣科學家出席,共同討論科學家在社會中的關鍵角色。
閱讀更多2022-10-21
「科學月刊50周年紀錄片」專家建議與鼓勵
《科學月刊》自1970年成立至今53年,每月出刊,累積了超過六千人次的台灣科學家,撰寫了超過四千萬字的科學知識介紹與評論。本月10/29(六),科學月刊即將舉辦50紀錄片的首映記者會,超過30位專家誠摯給予建議與鼓勵。
閱讀更多譜出「智識」與「人文」的協奏曲──新媒體發展下之「記者」遇上「科學家」
提及科學傳播,論者多強調,欲使科學和科技的進展有益於社會,端賴提升民眾的科學素養。運用媒體的多元化管道去傳遞科學資訊到人類社群,是傳達和普及科學知識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當「記者」遇上「科學家」,雙方需共同合作,將科學知識或科技創新的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妥適地「轉譯」或轉化予社會一般大眾瞭解。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