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種類與廠牌的新冠疫苗混打,研究怎麼說?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整理現有的混打疫苗相關文獻與專家意見。

  • 混打疫苗的優點:提供更好的疫苗接種選擇給暴露在高傳染風險的族群、對第一劑疫苗的廠牌有過敏反應者。
  • 混打疫苗的科學不確定性:副作用、保護力的持久性、是否需要第三劑。

更新日期:2021年11月26日

研究怎麼說?

目前國際期刊中的研究,大多都是針對混打第一劑AZ疫苗與第二劑的BNT疫苗。初步的科學證據顯示,混打的順序是重要的,第一劑AZ加上第二劑BNT,能提供不輸給兩劑AZ或兩劑BNT的保護力,重要性在提供更好的疫苗接種選擇給已知對疫苗成份產生過敏或嚴重不良反應,以及暴露在高傳染風險的族群。

不論混打與否,都可提供針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

第一個評估混打AZ/BNT疫苗後免疫細胞反應的研究,來自西班牙馬德里醫學院於今(2021)年7月10日發表的論文,分析18-60歲未感染COVID-19的676位成人,混打AZ/BNT疫苗的免疫反應。研究發現比起只施打一劑AZ疫苗者,第二劑施打BNT後14天的人,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濃度和免疫球蛋白都增加許多,且不良反應皆輕微[1]。

今(2021)年7月14日,德國漢諾威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的研究,分析第一劑施打AZ疫苗的85人在第二劑施打AZ或BNT疫苗平均17天後,血清中的免疫反應,發現第二劑施打AZ或BNT疫苗都可引起很好的免疫力。其中,施打第二劑BNT疫苗可引發較多針對新冠病毒棘蛋白的T細胞,而且針對Alpha、Beta、Gama變種病毒的抗體量也很高。[2]。

此研究團隊後續於8月23日發表後續研究結果,發現混打AZ/BNT疫苗引起針對Delta變種病毒的抗體反應是沒有混打的九倍。但兩劑都是BNT疫苗的抗體反應也很高,作者提到,比起Alpha、Beta、Gama變種病毒,兩劑BNT可能針對Delta變種病毒的效果更好[3]。

混打的不良反應較大,且混打順序頗為重要

英國一項COVID-19疫苗混打的臨床試驗,稱為Com-Cov,於《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上發表試驗結果。研究招募來自英國 8 個地點的50歲以上受試者共830名,間隔28天或48天施打兩劑AZ、BNT或兩劑分別混打這兩種廠牌的疫苗。第一期的Com-Cov1研究發現,比起兩劑都是同廠牌的疫苗,混打的方式會引起較強的全身性不良反應,例如頭痛、發燒、關節與肌肉疼痛等。其中發燒的不良反應程度由大到小分別是:BNT/AZ > AZ/BNT > BNT兩劑 > AZ兩劑。研究也發現這些不良反應越強的受試者,使用止痛退燒藥(乙醯胺酚,Paracetamol)也增加。此研究在50歲以上者觀察到混打疫苗使不良反應增強,作者認為年輕族群混打疫苗的不良反應有可能會更大,需要更多研究[4]。

第二期的Com-Cov2研究發現,間隔28天施打疫苗的463名受試者,混打第一劑AZ加第二劑BNT疫苗後,產生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球蛋白(IgG)濃度,比施打兩劑AZ疫苗者高。但無法證明第一劑BNT混打第二劑AZ的效果不輸給兩劑相同廠牌的疫苗。兩劑之中任何一劑施打BNT疫苗者的細胞免疫反應則與施打兩劑AZ者大致相同[5]。這些結果可提供接種第一劑疫苗後過敏或產生嚴重不良反應者選擇其他疫苗接種時的參考。

混打可提供更好的疫苗接種選擇給特殊族群

《自然》(Nature)期刊一篇法國里昂國際傳染病研究中心的研究[6],分析2,512位混打AZ/BNT疫苗以及超過一萬名接種兩劑BNT疫苗的照護工作者,發現混打疫苗者,新冠感染率是兩劑都打BNT者的一半。

針對這篇研究,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說明,此篇有現實世界的資料,也較之前研究做了更深入的免疫反應檢驗,證實第一劑施打AZ疫苗,第二劑施打BNT疫苗,可以得到比兩劑都打BNT疫苗更好的效果。邱南昌就本研究的資料指出,即使不混打,也仍得到相當不錯的保護力,所以其實不必執著於是否要混打。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說明三項結論,首先,有順序的間隔12週混打AZ/BNT疫苗,確實比間隔4週施打兩劑BNT疫苗,更好的降低感染。第二,針對不同的SARS-CoV-2變種病毒,混打AZ/BNT疫苗可以誘發更強的中和抗體。第三,研究結果可解釋兩種疫苗混打使用時的互補性,第一劑施打AZ疫苗後比BNT疫苗誘發的抗體反應弱,但T細胞反應更強。

齊嘉鈺表示此研究為混打疫苗的保護力提出更多的科學證據,同時也特別對一些免疫功能低下,如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更好的疫苗接種選擇建議。

但齊嘉鈺也提醒,此研究對象都是醫護人員,還需更多證據才能外推到其他一般大眾。另外,混打後的免疫反應能維持多久、何時會降低、需不需要再追加第三劑,也還沒有結論。

(請參考〈「混打AZ疫苗與BNT疫苗的免疫特性和效果」專家意見〉)

台灣馬偕紀念醫院的醫師與研究團隊回顧混打苗的文獻,發現AZ/BNT的好處在各項研究中頗為一致,能提高T細胞免疫反應,可能和獲得不同免疫反應機制所產生的效果類似[7]。

參考研究文獻:

[1] Borobia, Alberto M., et al. "Immunogenicity and reactogenicity of BNT162b2 booster in ChAdOx1-S-primed participants (CombiVacS):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2 trial." The Lancet 398.10295 (2021): 121-130.

[2] Barros-Martins, Joana, et al.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SARS-CoV-2 variants after heterologous and homologous ChAdOx1 nCoV-19/BNT162b2 vaccination." Nature medicine 27.9 (2021): 1525-1529.

[3] Hammerschmidt, S.I., Bosnjak, B., Bernhardt, G. et al. (2021) "Neutralization of the SARS-CoV-2 Delta variant after heterologous and homologous BNT162b2 or ChAdOx1 nCoV-19 vaccination." Cell Mol Immunol 18, 2455–2456. https://doi.org/10.1038/s41423-021-00755-z

[4] Shaw, Robert H., et al. "Heterologous prime-boost COVID-19 vaccination: initial reactogenicity data." The Lancet 397.10289 (2021): 2043-2046.

[5] Liu, Xinxue, et al. (2021)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heterologous versus homologous prime-boost schedules with an adenoviral vectored and mRNA COVID-19 vaccine (Com-COV): a single-blind,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 The Lancet398(10303), 856-869.

[6] Pozzetto, B., Legros, V., Djebali, S. et al. "Immunogenicity and efficacy of heterologous ChadOx1/BNT162b2 vaccination" Nature (2021).

[7] Chiu, N. C., Chi, H., Tu, Y. K., Huang, Y. N., Tai, Y. L., Weng, S. L., Chang, L., Huang, D. T., Huang, F. Y., & Lin, C. Y. (2021). "To mix or not to mix? A rapid systematic review of heterologous prime-boost covid-19 vaccination." Expert review of vaccines20(10), 1211–1220. https://doi.org/10.1080/14760584.2021.1971522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我們: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smc@smctw.org
02-7709-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