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今(2020)年完成民調,以了解民眾的科學媒體識讀能力,與民眾獲取科學資訊和即時新聞管道的關聯性。調查發現會主動查證、教育程度較高的民眾,傾向獲得較高的媒體識讀分數;若主要使用電視獲取科學資訊的民眾,則傾向獲得較低的分數。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本次「2020科學媒體素養與科學新聞感知調查」採用電話民調,以居住於臺灣地區,18歲以上民眾為調查對象,於2020年5月25日至5月30日間,共完成1,068份有效樣本,包含400份手機樣本與668份市話樣本。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陳璽尹公布民調結果,臺灣民眾最常使用網路(75.9%)獲取即時新聞,尤其習慣使用社群媒體、google搜尋,與網路平台。電視雖也是獲取即時新聞主要管道(50%);但幾乎每個年齡層,使用網路獲得即時資訊的人數都高於電視。網路(58%)與電視(32%)也是民眾獲取科學資訊的主要管道。但年齡層與使用管道有差異,18-49歲的受訪者慣於使用網路吸收科學資訊,而50歲以上的受訪者使用電視和網路獲取科學資訊的人次相當。
在媒體信任度部分,36%的民眾最信任電視的新聞報導,卻有相當比例的民眾(32%)不信任任何一種媒體管道,相信網路新聞的民眾佔了20%。可見雖然民眾習慣獲取資訊的管道已逐漸網路化,但網路上的新聞訊息繁雜,民眾仍舊較信任有專業者把關的電視新聞。
由於網路普及且資訊豐富,民眾亦認為媒體報導的正確性有待加強,76.8%的民眾表示會主動查證,但僅有三成民眾表示「經常」查證,很少查證或不會查證的民眾,則有近四成(39.3%)。當民眾漸有查證意識,網路上是否真的存在正確資訊以提供民眾釋疑的機會,則有賴更多專業單位提供正確資訊,促進閱聽眾的資訊識讀能力。
本調查分別以五題科學媒體概念題,與十題常見於新聞報導的科學資訊作為科學媒體素養指標;調查發現,民眾對於科學普遍性概念的理解程度很高(前五題的滿分5分,平均獲得4.38分),但真實面對科學資訊時,十題中只平均答對五題(滿分10分,平均獲得5.42分)。根據本調查的初步分析,發現會主動查證、教育程度較高的民眾傾向獲得較高的分數,而主要使用電視獲取科學資訊的民眾,則傾向獲得較低的科學媒體識讀分數。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徐美苓回應調查結果,指出連結過往媒體素養與信任度的相關研究,可以發現經常從不同媒體獲得資訊,且隨時對獲得資訊的內容保持懷疑的民眾,是媒體素養最佳的一群。這也回應此次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的調查,會主動查證的民眾會有較好的科學媒體識讀能力。但以查證經驗與查證能力來看,50歲開始是重要的切點,這與台灣教育與電腦普及化的時間相關,因此未來面對假新聞或科學謠言,該如何培養民眾查證的習慣與提供查證方式是重要的關鍵。
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高涌泉指出,這份民調可以看出民眾對於「單一權威專家」與「媒體提供的資訊正確性」已有警覺。然而,科學資訊傳遞到媒體、民眾的過程,不免牽涉到更多社會與政治價值的議題,無論是國外對於氣候變遷的論戰,或是經常可見健康相關的科學謠言,對於政策走向乃至個人健康都產生負面影響。我們仍應嘗試促成可供查證的平台與查證機制。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表示,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透過本次民調,了解民眾是如何理解出現在新聞中的科學。本次民調是我們初步探究的基礎,至於科學媒體試讀能力要如何培養、接受資訊管道又是如何影響這個能力,仍待進一步深究。稍後在本院三樓梁國樹國際會議廳也以此份民調為基礎,延伸三個場次論壇,分別邀請科學普及、查核組織與新聞三個領域的實務工作者一同討論。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民調摘要與活動照片:
請點我
【出席】
專家/高涌泉(台大物理學系教授)、徐美苓(政大傳播學院特聘教授 )
主持人/周桂田(台大國發所教授、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總計畫主持人 )
發表人/陳璽尹(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
【主辦單位】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er Taiwan, SMCTW)
【媒體聯絡人】
陳貝裘
手機:0916001340
Email:beichouchen@rsprc.ntu.edu.tw
版權聲明
本文歡迎媒體轉載使用,惟需附上資料來源,請註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若有採訪需求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絡媒體公關:
曾雨涵
02-3366-3366#5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