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SMC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標籤 : 高佩懃Page 12

「0303全台停電事故」專家意見

從2021年至今,全台已經歷三次大規模停電/跳電的事故,原因包含匯流排故障、尖峰負載超乎預期,乃至本次台電在3/3晚間說明停電原因為「人為操作疏失」。在我們極度仰賴穩定的電力系統,來維持日常生活的情況下,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應怎麼避免停電事故。
閱讀更多

「公共衛生在大型城市調適計畫的作用」專家回應

《公共科學圖書館-氣候》期刊(PLOS Climate)在台灣時間3月4日凌晨3點,發布最新研究〈城市的氣候健康治理:描繪公共衛生在大型全球城市調適計畫中的角色〉。這份研究指出極端天氣事件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也加重公衛部門的壓力。對此,我們邀請專家解析台灣的健康調適計畫之相關規劃。
閱讀更多

「臺灣氣候變遷衝擊評析更新報告」專家回應

今(3/1)日科技部「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科學團隊,因應IPCC第二工作組報告的公布,彙整國內外科研資訊並發布『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衝擊、調適與脆弱度」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衝擊評析更新報告』。報告中提出台灣的數據與大眾分享。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分享對這份報告的觀察。
閱讀更多

地震頻率與週期對大地震影響專家意見

新聞報導全台有感地震時,提到「這一、兩年隱沒帶地震比過去活躍」、「地震百年週期將至」,以及「未來可能需要留意規模8.0以上的海溝型地震」的訊息。然而目前科學研究可提供的是地震災害潛勢,並在地震發生時提供地震預警,尚未能準確的預測及預報地震。我們整理了對於地震預測的概念,並邀請專家解析新聞中提到的新概念。
閱讀更多

「北極降水增加的速度變快」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發布最新研究〈新氣候模型顯示北極降水增加的速度比過去預測更快、幅度更大〉。這份研究採用CMIP6模擬,最新的推估認為到2100年,北極變暖、海冰損失速度比過去更快,因此導致水文循環的範圍與速度增加。並預計北極在夏季和秋季期間,從降雪轉為降雨的發生時間,會比過去預估的時間提早幾十年發生。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對此研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

「全球太陽能發電裝置盤點」專家意見

這份《自然》期刊的研究採用卷積神經網絡(CNN)與遞迴神經網路(RNN),訓練機器學習辨識遙測圖像中可設置10KW以上太陽能裝置容量的商業、工業等基礎設施。用以盤點全球工商業設施可裝置太陽能板的空間,研究發現可裝置量是過去預估的432%,應可達成減碳目標。近年太陽能設備裝置位置亦是台灣的相關爭議,這樣的盤點方式是否已可擴大應用,使不同地區更準確選擇太陽能板裝置位置?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