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Nature期刊研究:氣候變遷影響登革熱的生物防治」的專家意見
2023年8月3日《自然-氣候變遷》期刊發布最新研究,結合蚊子族群的動態模型與實驗室環境中溫度如何影響沃爾巴氏菌的數據,再配合預測未來熱浪的嚴重程度,來了解全球暖化對澳洲的凱恩斯市、越南的芽莊市的可能影響,研究預測,未來的熱浪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推測更熱、更頻繁的熱浪可能會降低使用的沃爾巴氏菌來防治登革熱的效果。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
閱讀更多「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即將崩潰」的專家意見
2023年7月26日《自然-通訊》期刊發布最新研究,研究團隊提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即將崩潰」的警告,並指出已經觀測到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不穩定的跡象。已經不是第一次有研究認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會崩潰,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釋他們的觀點。
閱讀更多「世界氣象組織觀測到史上最高溫」的專家意見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7月的第一週可以被視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週。世界氣象組織也表示,從六月底開始,所有的觀測數據都非常高,包含海水的溫度、氣溫。此外,南極海冰覆蓋的程度也創下史上新低,相較於北極,過往南極海冰的分布相對穩定,因此大幅減少的狀況是前所未見的。此外,世界氣象組織已觀測到聖嬰現象發生的前兆,因此世界氣象組織的專家認為,在聖嬰現象的加乘之下,預計會出現更多「前所未有」的紀錄。而現在只是剛開始。台灣怎麼應對高溫?
閱讀更多「森林砍伐導致日夜溫差加劇對夜間動物造成負面影響」專家意見
2023年5月24日上午7:01分,國際期刊《英國皇家學會報告B系列》發布台灣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森林砍伐山區的溫度變化較高影響夜行動物的競爭優勢〉。研究發現森林砍伐造成的日溫差加劇,使夜行性的埋葬蟲,需同時面對夜間溫度過低不利於自身繁殖生存,以及白天溫度升高有利於日行性的麗蠅獲取資源,導致埋葬蟲可獲得的資源變少的雙重打擊。這也是首次有研究證實,日溫差變化加劇,會影響活動模式不同的物種之間的競爭關係。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對這篇研究的觀點。
閱讀更多「森林多樣性高可增加土壤碳氮含量」專家意見
今(2023)年4月26日台北時間晚上11:00,國際期刊《自然》(Nature)發表一篇森林土壤最新研究,研究團隊發現森林的樹木多樣性越高,土壤中的碳、氮儲存量越高。研究團隊依據加拿大國家森林資料庫分析的結果顯示,增加樹種的均勻程度可使有機層中的土壤碳和氮含量增加30%和42%;提高功能多樣性則可以使土壤礦質層中的碳和氮含量分別增加32%和50%。此研究是首次在天然林中,驗證早前在生物多樣性模擬實驗研究的推論,森林樹種多樣性與土壤的碳氮儲存量有關。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