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2022諾貝爾物理獎官方新聞稿全文翻譯
2022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 2022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約翰.克勞澤(John F. Clauser)、安東.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他們在糾纏光子的實驗中,確立了違反貝爾不等式的證據和開創性的量子資訊科學。
閱讀更多「NASA 雙小行星改道測試計畫」專家意見
9/27日上午,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飛行器成功撞小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的衛星「迪莫弗斯」(Dimorphos)。這個計畫是為了將來面對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時,有機會改變小行星的軌道,避免地球受到衝擊。
閱讀更多監測更多野鳥種類 有助防範禽流感 新聞稿
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今(20)日發布最新研究,分析禽流感病毒十多年來的演變,發現一個依賴不同鳥類宿主的複雜傳播網絡,這表示透過監測更多種鳥類、野鳥攜帶禽流感病毒的狀況,有助於提前防治禽流感傳播。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評論,專家也同意監測禽流感時,擴大目前監測台灣野鳥的種類,以及加強查緝走私的野鳥與家禽,有助於台灣防範禽流感。
閱讀更多「野生鳥類的生態歧異驅動禽流感外溢與全球傳播」專家意見
2022年5月11日晚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發佈一篇研究〈以瞬時重力訊號追蹤地震的增長〉。這篇研究指出透過機器學習,可以準確地判別以光速傳遞的瞬時重力訊號,並依此評估地震的演變,提早在地震規模2-5時,開始監測該地震的成長規模,達到早期預警效果。台灣屬於地震頻繁的地區,若能更快速預警地震,有助於減少人員傷害。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也邀請專家說明台灣的地震、海嘯預警是否有機會應用這個新技術?
閱讀更多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官方新聞稿全文翻譯
要建構分子是門困難的藝術,班傑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大衛.麥可米蘭(David W.C. MacMillan)因為發展出一項精準的「有機催化」( organocatalysis)新工具來建構分子,獲頒202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項研究大大影響了藥物研究的發展,也讓化學製程得以更加環保。
閱讀更多2021諾貝爾化學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獎者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Max-Planck)中心研究者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麥克米倫(David MacMillan)。他們二人最大貢獻是將「不對稱有機催化劑」的使用量降到極低,大幅增進合成藥物的相關研究,也大幅提升「不對稱有機催化劑」的應用性與效率。
閱讀更多「漁業足跡可評估鯊魚風險?」專家意見
議題背景:2021年07月07日台北時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Nature)刊登最新研究報告〈鯊魚死亡率不能僅用漁業足跡評估〉。這份研究是回應2019年的〈利用漁業足跡評估全球鯊魚空間的風險〉研究,並指出僅用漁業足跡評估鯊魚的風險過於簡略。近年如何更好的評估鯊魚的風險,制定更有效的保育策略受到民眾關心,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回應此篇研究。
閱讀更多藻礁生態溝通平台公開資料——會議延伸提問林子皓助研究員
此篇請教專家之問題,源自4/14(三)三接與藻礁保育對焦會議中,因時間緣故,專家現場未能回覆之線上提問,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於會後邀請專家補充說明。
閱讀更多「羽絨衣丟入洗衣機因靜電發生爆炸」之專家意見
近期流傳一則中國的影片,講述羽絨衣不可丟入洗衣機或接觸一氧化碳,否則會因摩擦產生的靜電,發生爆炸甚至起火。對此,Mygopen透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的協助,解析該影片內容,判斷是否有錯誤解讀或易誤導大眾。
閱讀更多「環境DNA高通量分子條碼可以檢測深海魚類」專家意見
2020年11月04日,荷蘭研究團隊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發表一篇研究,採用環境DNA高通量分子條碼(environment DNA metabarcoding)技術辨識深海(深度大於1400公尺)魚類物種。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