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音樂訓練改變大腦網絡研究登《人腦圖譜》期刊封面記者會 新聞稿
今(2023)年1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謝仁俊講座教授與腦科學研究所陳麗芬教授團隊的研究,登上國際腦功能學術領域的經典期刊《Human Brain Mapping》(人腦圖譜)封面,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謝仁俊與陳麗芬教授的研究團隊於線上記者會分享此研究細節與成果。
閱讀更多負面情緒較易改變老年人大腦的最新研究 新聞稿
今(2023)年1月13日,國際期刊《自然老化》(Nature Aging)發表最新研究,由瑞士日內瓦大學的情感科學中心(CISA)研究員賽巴斯欽·貝茲-魯戈(Sebastian Baez-Lugo)博士與奧爾加·克里姆茨基(Olga [...]
閱讀更多美國FDA批准阿茲海默新藥Lecanemab 新聞稿
今(2023)年1月6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百健(Biogen)藥廠與日本衛采(Eisai)藥廠合作開發的新阿茲海默症藥物「Lecanemab」(美國上市藥品名:Leqembi),消息一出獲高度關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認為正確理解阿茲海默症研究進程與新藥資訊對患者至關重要,特邀請五位專家解析。
閱讀更多懷孕改變大腦的最新研究 新聞稿
今(2022)年11月23日台北時間凌晨零時,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最新研究,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Amsterdam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研究團隊發現了懷孕女性的大腦灰質容積降低,白質的微結構改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醒,此研究雖然證實先前發現懷孕的確會改變大腦,但仍有限制,還不知道大腦變化對神經細胞功能的影響,以及是否影響母嬰行為。
閱讀更多「慢性疼痛」最新研究解析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天(11月15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連正章特聘教授與台北榮總王署君研究團隊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數位生命科學》(eLife)的最新研究,發現小鼠大腦中特定神經細胞的活性,會影響慢性疼痛引起的焦慮或憂鬱。研究結果有助於我們了解慢性疼痛與行為、情緒之間的互相影響,並且提供一個針對疼痛過度敏感反應的可能治療方向,未來可能幫助因為慢性疼痛而困擾的患者。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研究團隊解析此研究。
閱讀更多2022諾貝爾化學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在點擊化學(Click Chemistry)研究有重大貢獻的美國學者凱洛.柏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麥學者墨登.莫代爾(Morten Meldal)及美國學者貝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集六位台灣專家即時解析,專家們皆認為得獎者是眾望所歸,近年頒布的獎項鼓勵化學家使化學反應更有利於操作、效率更好。
閱讀更多2022諾貝爾物理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約翰·克勞澤(John Clauser)、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安東·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三位學者透過糾纏光子的實驗,確立了違反貝爾不等式的證據和開創性的量子資訊科學。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集五位台灣專家解析,專家們表示,此獎項代表了物理領域的哲學討論是可以用實驗的方式,互相辯證的。
閱讀更多2022諾貝爾生醫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2)年的諾貝爾生醫獎,由瑞典籍的遺傳學家帕博(Svante Pääbo)獲得殊榮,以表彰他在已滅絕古人種與人類演化上的貢獻。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集三位專家解析,專家認為,此獎項頒給完整的人類古遺傳學研究,是開啟了研究人種之間基因交流、演化至今的分析,對基礎的遺傳學研究是一大鼓舞。
閱讀更多次世代二價新冠疫苗對抗Omicron 新聞稿
對付新冠變種病毒,近日有兩種不同的次世代二價疫苗引起關注,分別是莫德納公司研發針對原始新冠病毒株與 Omicron BA.1的次世代二價疫苗,簡稱mRNA-1273.214,目前英國在8月15日已通過使用審核。另一款則是美國向莫德納公司預購的mRNA-1273.222,是專門對抗Omicron BA.4以及BA.5變種株的次世代二價疫苗。
閱讀更多Nature期刊最新研究:科學家合成出小鼠胚胎 新聞稿
最新研究成功的合成出小鼠胚胎,可以實際觀察神經系統早期發育階段,有望減少部分實驗動物的使用,解開早期哺乳類胚胎發育過程的謎題。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表示,哺乳類動物的胚胎早期發育過程十分相似,此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讓科學家研究哺乳類胚胎早期產生神經系統疾病或發育失敗的原因。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