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新型冠狀病毒的無症狀傳播可能發生嗎?對疫情的重要性為何?
日前,由北海道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教授西浦博(Hiroshi Nishiura)率領的研究團隊發表研究結果[1] (註:截至2/13日止,該研究仍在期刊同儕審查中,尚未正式發表),推估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發病世代間隔(serial interval)平均約為3.4天,更進一步推論有一半以上的個案是來自於無症狀傳播。
閱讀更多2020-01-21
超越平衡報導?衛報的氣候變遷用語調整
在上一期電子報中,我們談到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017年因為廣播節目主持人訪談氣候變遷懷疑論者,且在訪談過程中,並未基於已知的科學知識「人類行為是造成現今全球暖化的重要因素」,來挑戰受訪者認為全球暖化不存在的論點。
閱讀更多英國研究如何成為報紙頭條(七)氣候懷疑論者的養成手記
英國廣播公司主播,西桑斯在其回憶錄中曾批評在BBC的報導中,氣候變遷報導只有單方面的故事,即「全球暖化正在發生」。他認為不論反對者的聲音多麼邊緣,都應該被聽見、在報導中佔有一席位置。但在科學報導中無論如何都力求平衡觀點是危險的,未經深思的平衡報導容易讓大眾錯認「科學界的共識」。
閱讀更多2019-11-29
失衡的平衡報導—以氣候變遷的科學爭議為例
2017年8月10日,英國廣播公司(BBC)旗下廣播四台(Radio 4)最受歡迎、每週預計有700萬聽眾收聽的廣播節目《今日》(Today),邀請前英國財政大臣尼格爾・勞森(Nigel Lawson)談論他對氣候變遷議題的看法。
閱讀更多英國研究如何成為報紙頭條(六)戲劇與科學事實的距離
2002年,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了科幻類電視電影《金色麥田》(Fields of Gold),這齣劇裡的兩位記者發現村落的不明死亡案例與基因改造作物有高度關聯。在首播前,英國SMC發布了專家意見,當中普遍認為這部戲劇傳遞了太多錯誤的科學事實。
閱讀更多2019-10-01
基改食品在新聞上的交鋒:2005-2016年
食安症候群」已成為新的精神恐慌症,主要因為媒體為了增加新聞的可看性,經常選擇性地放大某成分的害處,忽略正常飲食中的攝食劑量;或過度渲染未知風險,卻未反面平衡報導,這些無一不加深消費者對食品的疑慮。
閱讀更多探討5G和AI時代下世代物聯網之發展與應用
到目前為止,現在運作中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之應用或服務絕大部份的都要靠3G/4G,將收集的數據輸送到目的地,作更進一步的資料處理和產生其應用及提供服務。
閱讀更多從核心網路看臺灣的5G發展
5G是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的簡稱,於2018年底被標準制定組織「3GPP」所提出。5G除了擁有快於前一代4G行動通訊技術約100倍的網路傳輸速度,並有著低於1毫秒,即0.001秒的網路延遲,能夠帶來快速且可靠的網路服務。
閱讀更多英國研究如何成為報紙頭條(五)信念?或科學證據?
2012年,法國的分子生物學家吉爾烈–艾希.席哈理倪(Gilles-Eric Séralini)在《食品和化學毒理學》(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期刊上發表研究,其中宣稱,食用「耐年年春除草劑基因改造玉米」(以下簡稱NK603基改玉米)的大鼠,與對照組的大鼠相比,長出較多腫瘤且多重器官衰竭。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