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譜出「智識」與「人文」的協奏曲──新媒體發展下之「記者」遇上「科學家」

提及科學傳播,論者多強調,欲使科學和科技的進展有益於社會,端賴提升民眾的科學素養。運用媒體的多元化管道去傳遞科學資訊到人類社群,是傳達和普及科學知識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當「記者」遇上「科學家」,雙方需共同合作,將科學知識或科技創新的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妥適地「轉譯」或轉化予社會一般大眾瞭解。
閱讀更多

AI寫新聞的技術與風險

2020年5月OpenAI公司發表了具有1750億個參數的人工智慧(AI)語言模型GPT-3,可讓電腦產生擬真的文章。其後,英國衛報在2020年9月8日發布一則〈機器人寫了這篇文章,你害怕了嗎,人類?〉新聞。衛報編輯人員先寫一小段文字給GPT-3當作前導文,讓GPT-3獨立的寫出後續500字的文章。衛報指出,比起記者寫的新聞稿,編輯GPT-3產生的文章,整體而言花費較少的時間。此例證顯示了此項技術,已可進入產業的成熟度。
閱讀更多

科學研究中的相關與因果

有段逸事敘述二戰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差點死於肺炎,幸好佛萊明(Alexander Fleming)發明青黴素(盤尼西林)救了他。事實上,並非青黴素拯救邱吉爾;青黴素對於許多病菌並無作用,包括肺結核的病原結核桿菌。真正拯救邱吉爾的,是磺胺類藥物(sulfonamides)。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