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評估輝瑞、莫德納疫苗在母乳的mRNA含量」之專家意見
mRNA疫苗在臨床第三期實驗時,將哺乳中的女性排除在外,讓許多正在餵母奶的媽媽不敢接種mRNA疫苗,擔心有無法預期的副作用。這篇研究回答媽媽其中一個擔憂,就是接種mRNA疫苗之後,母乳中是測不到mRNA疫苗的,因此不用擔心寶寶吃到外來mRNA。
閱讀更多種間嵌合胚研究的老酒新瓶:人─猴嵌合胚胎的新里程與省思
今年4月15日,知名的期刊《細胞》(Cell)發表了第一例鑲嵌了人類細胞的猴子胚胎,並在體外培養19天,證實另一種具有更高分化潛能的人類幹細胞(expand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EPSC)可直接嵌入食蟹猴胚體與其胚外組織。此在發育生物學與胚胎學的研究上建立了嶄新的里程碑,但也再次引起社會大眾對科學倫理的憂心與省思。
閱讀更多「施打mRNA新冠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病例研究」之專家意見
今(2021)年6月29日台北時間23:00,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心臟病學》(JAMA Cardiology)發表了施打mRNA新冠病毒疫苗與發生心肌炎的案例報告。結果表示,需要更進一步的調查才能決定mRNA新冠疫苗和心肌炎的關聯。
閱讀更多「COVID-19疫苗線上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今日(6月29日)召開線上記者會,邀請四位不同領域的專家提供專業建議,針對COVID-19變種病毒與疫苗EUA的訂定原則,澄清並說明科學訊息。
閱讀更多「COVID-19疫苗線上記者會」會前新聞稿
COVID-19台灣本土疫情嚴峻,三級防疫警戒再次延長至七月。如何圍堵病毒、防止疫情持續擴大,疫苗是否能成疫情的重要止血布,受到社會輿論高度關注。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於6月29日召開線上記者會,邀請四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分別為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領域的中研院陳建仁院士、病毒學領域的長庚施信如教授、感染醫學領域的馬偕邱南昌醫師,以及疫苗研發領域的國衛院劉家齊副研究員。希望透過學者討論並釋疑常見的疫苗科學問題,讓民眾更瞭解疫苗的效益,與國產疫苗EUA的訂定原則。
閱讀更多【研究摘要】中和抗體效價水平對有症狀新冠肺炎的免疫保護具高度預測性
使用統計模型找出COVID-19疫苗的保護力相關性(Correlate of Protection,CoP),以協助未來的疫苗規劃與開發。
閱讀更多「COVID-19第一個病例起源時間的研究」之專家意見
今(2021)年6月25日台北時間03:00,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athogens,PLOS Pathogens)最新刊登了COVID-19第一個案例出現時間的研究報告。
閱讀更多「二氧化碳排放量與負排放對氣候與碳循環影響」專家意見
2021年06月21日台北時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刊登最新研究報告〈在1979-2019年間熱帶降雨出現季節性延遲〉。這份研究從觀測資料證實熱帶地區降雨出現季節性延遲,並認為受到溫室氣體與人為氣溶膠影響,未來延遲現象將會擴大。近年台灣亦有降雨延遲的相關討論,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回應此篇研究。
閱讀更多「熱帶降水季節性延遲」專家意見
2021年06月21日台北時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刊登最新研究報告〈在1979-2019年間熱帶降雨出現季節性延遲〉。這份研究從觀測資料證實熱帶地區降雨出現季節性延遲,並認為受到溫室氣體與人為氣溶膠影響,未來延遲現象將會擴大。近年台灣亦有降雨延遲的相關討論,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回應此篇研究。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