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求證據,捍衛真實的科學資訊,從捐款我們開始!
你覺得,接受到的網路資訊很亂嗎?
你也發現,重要科學都沒有被報導嗎?
你也認為,生活中充斥著偽科學,錯誤訊息百出嗎?
你覺得無奈,在不少議題上,人人都可自稱專家,但發表的見解卻都沒有根據嗎?
請支持SMC改變台灣的資訊速食文化!
閱讀更多論壇:記者的第一現場——科學新聞的複雜處境
社群平台是民眾從網路獲取新聞的重要管道,但當你打開Facebook、Line或IG,滑過動態與分享時,你會為了什麼新聞停下?又會分享哪些新聞到自己的頁面?科學新聞會是你的選擇嗎?或許對於科學很感興趣的讀者,答案會是「是」,但更多時候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閱讀更多論壇:科普知識從哪來——科普形態的轉變
科學研究如何傳遞到大眾媒體?為什麼會變成大家口中的「偽科學」與「假新聞」?科學家與記者之間又如何溝通協作?這是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後簡稱SMC)關心的核心命題,也是SMC設計電話民意調查題目與規劃論壇時,希望有機會與大家一同討論的議題。
閱讀更多科學新聞,誰的責任?
5、6年前在演講中談起科學新聞,我會讓聽眾試圖到幾個新聞網站找找,最近的科學新聞是什麼?又是放在什麼樣的分類底下?如果有標示點閱率的話,還可以看看這則科學新聞受到多少青睞?
閱讀更多科學新聞,這件無與倫比的小事?2020台灣民眾科學媒體素養與科學新聞感知論壇活動紀實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下稱SMC)於2020年10月21日主辦「科學新聞,這件無與倫比的小事?2020台灣民眾科學媒體素養與科學新聞感知論壇」,並由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協辦。
閱讀更多【2020年科學媒體素養民調記者會】民眾願主動查證 可強化科學媒體識讀能力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今(2020)年完成民調,以了解民眾的科學媒體識讀能力,與民眾獲取科學資訊和即時新聞管道的關聯性。調查發現會主動查證、教育程度較高的民眾,傾向獲得較高的媒體識讀分數;若主要使用電視獲取科學資訊的民眾,則傾向獲得較低的分數。
閱讀更多謠言並不止於智者:新聞中的偽科學
科學素養能幫助我們能分辨新聞中的偽科學,並不受影響嗎?透過回顧三篇偽科學新聞的研究,梳理偽科學和科學的不同,以及探究人們對偽科學的想法、實際參與的經驗,以及背後原因。
閱讀更多科學新聞,這件無與倫比的小事? 2020台灣民眾科學媒體素養與科學新聞感知論壇
2020台灣民眾科學素養與科學新聞感知民調結果出爐。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對全台18歲以上民眾電話調查,共完成1,068份調查成果,民調結果證實台灣民眾不同世代之間,對新聞媒體使用習慣涇渭分明,且不同族群的科學素養能力與查證資訊的行動力顯著相關。
閱讀更多從媒體社會學一窺臺灣科學新聞產製的影響因素
哪些因素影響科學新聞的產製?李美華教授參與的研究,從社會學的視野分析新聞消息來源並訪談記者,歸納臺灣科學新聞產製現況。也借鏡外國研究,探究影響臺灣科學新聞的多元因素。
閱讀更多從科技媒體勾勒SMC的角色:專訪科技新報資深採訪編輯陳建瑋
產製科學新聞的過程,不僅需要特定領域的科學知識,還有溝通與轉譯的功夫。SMC專訪陳建瑋,以瞭解科學記者的實務工作。究竟SMC還能協助媒體和專家哪些事呢?
閱讀更多英國研究如何成為報紙頭條(終篇)走在科學與新聞交集的路上
這一系列的文章,介紹了2002年橫空出世的英國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以下簡稱英國SMC)和靈魂人物費歐娜.福克斯(Fiona Fox),以及幾場在英國當地發酵的科學爭議事件,像是基因改造作物是否致癌、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是否導致自閉症,以及人類活動是否是造成全球暖化主因等科學爭論。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