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mRNA疫苗技術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癌症疫苗新時代將來臨?
2023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魏斯曼教授與匈牙利裔美籍生技科學家卡里科博士共同獲得,兩位也是2022年唐獎的得主,最主要貢獻是將mRNA中的組成分子「脲核苷」替換為類似的分子「假脲核苷」,使mRNA可以有效逃過免疫系統的監視,不再誘發強烈發炎反應,這項研究發表於2005年的免疫學期刊。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將魏斯曼教授與卡里科博士的mRNA疫苗技術推向臨床實踐,mRNA新冠疫苗橫空出世,成為人類對抗新冠疫情的利器。未來,mRNA癌症疫苗可望開啟癌症治療的新頁,為癌末病人帶來生機。
閱讀更多2023諾貝爾生醫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3)年的諾貝爾生醫獎,由卡塔林.卡里科 (Katalin Karikó)和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獲得殊榮,以表彰他們在mRNA疫苗技術的貢獻。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總結,這次得獎者在15年前不顧艱難所發明的技術,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成為mRNA疫苗快速發展的基礎,及時製造出足夠的疫苗來對抗新冠肺炎,未來更可發展出能預防其他疾病的疫苗,實至名歸。
閱讀更多2023諾貝爾生醫獎官方新聞稿全文翻譯
2023年諾貝爾生醫獎頒給卡塔林.卡里科 (Katalin Karikó)和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表揚他們在修飾核苷鹼基的發現,這些發現使得COVID-19的mRNA疫苗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被發展出來。
閱讀更多COVID-19疫情對癌症預防與治療的影響
即使在疫情期間,癌症仍是大多數國家最主要的死因。預防是防治癌症的首要工作,減少危險因子的暴露將可避免癌症發生;透過早期發現癌症,可讓癌症更容易被治癒,並且無須花費龐大的醫療費用。然而,疫情迫使眾多城市實施封鎖政策,民眾亦擔心感染,讓醫院和衛生單位減少癌症篩檢服務,這將引起更高的癌症死亡率。
閱讀更多WHO研究發現打疫苗的人住院是沒打疫苗的三倍?研究解析
一則謠言標題為「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得出結論,因COVID疫苗接種而遭受嚴重傷害的風險比因COVID-19住院的風險高339%」,文中宣稱「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一項新研究發現,mRNA COVID-19疫苗接種的風險遠超過好處,科學家發現打輝瑞Covid-19疫苗的人,遭受嚴重不良事件(例如:心臟驟停、中風或死亡)的可能性,平均比COVID-19住院的可能性高339%。」
閱讀更多「點擊化學」及「生物正交性化學」 為何獲頒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藥物的研發常涉及複雜天然物化學結構的修飾,如何利用理想的化學反應快速獲得目標產物,同時避免副產物的生成,則是化學家致力的目標。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即頒予符合上述需求的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克服傳統有機化學反應的限制,可高效率的結合兩個分子融合成單一化合物。
閱讀更多戴口罩會因缺氧引起癌變?解析
一則謠言標題為「口罩致癌」,謠言宣稱:癌症的根本原因是缺氧,這會在人體中產生酸性狀態。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與MyGoPen共同澄清新聞與查證研究,希望能依實證醫學研究的精神,釐清民眾在傳言中產生的疑慮。此次解析將會即時提供給MyGoPen完整引用。
閱讀更多mRNA疫苗與免疫治療攻克癌症的現況與未來策略
mRNA技術在新冠疫苗的成功算是意外插曲,原先的戰場其實是在癌症疫苗。莫德納與輝瑞兩家公司一開始是從癌症疫苗開始研發,因為投入新冠疫苗研發讓mRNA技術快速成熟,現正以「重新崛起」之勢,吹向癌症治療領域。目前各種癌症疫苗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根據目前資料,全球共超過20個mRNA技術瞄準免疫治療,約有11件在臨床試驗階段,例如:莫德納的mRNA-4157、BNT111在黑色素瘤已進入臨床二期,以及CureVac在前列腺癌的臨床試驗等。
閱讀更多「英六旬翁換腎失敗再患淋巴癌 確診新冠肺炎後腫瘤竟離奇消失」之專家意見
2021年1月,有媒體報導引用英國血液學期刊的臨床報告,61歲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男性病患,在確診新冠肺炎四個月後腫瘤消失,指稱「因新冠病毒觸發人體抗腫瘤免疫反應所致」。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