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物體表面傳播與環境消毒研究之專家意見
今年(2021)1月29日,澳洲醫藥記者Dyani Lewis撰寫一篇刊載在《自然》(Nature)期刊的新聞〈COVID-19 rarely spreads through surfaces. So why are we still deep cleaning?〉,提到新冠病毒雖然在不同材質的物體表面有不同的停留時間,但藉由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傳播(fomite transmission)的風險都很低。
閱讀更多「測量血氧的App原理與資安」之專家意見
由於新冠病毒的疫情,引起大眾關注「隱形缺氧(又稱快樂缺氧)」的問題與討論測量血氧的方法,也因此印度公司(CareNow Healthcare)開發的測血氧App「CarePlix Vitals」被瘋傳。但究竟這個APP怎麼測血氧?有沒有資安疑慮呢?我們邀請專家說明。
閱讀更多【研究摘要】探討氯己定(chlorhexidine)作為局部抗SARS-CoV-2的功效
氯己定可顯著消除口腔中的SARS-CoV-2,可減少COVID-19病患將口腔內SARS-CoV-2傳播給他人的機率,亦有可能避免被傳染,但仍需更大範圍的研究。合併疫苗接種、戴口罩勤洗手並維持社交距離,氯己定可協助更有效的疾病預防。
閱讀更多網傳「輝瑞疫苗疫苗保護力29.5%」?專家解析疫苗保護力科學事實
疫苗保護力是指接種疫苗的人群與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群相比,減少了多少罹病、重症或死亡的風險。如果保護力是0%代表疫苗完全沒效,前面提到的那些風險和對照組一樣;反之,100%就代表疫苗百分之百有效,風險可以完全消除。
閱讀更多變種病毒疫情與疫苗研究之專家意見
面對病毒不斷出現新變種的威脅,我們因應的作為除了持續加強病毒變異的監測外,帶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必要時進行檢疫及隔離等防疫工作不能鬆懈,並盡快提高疫苗接種的涵蓋率,同時監測疫苗對變種病毒感染的保護力,一旦出現高風險變異病毒時開始研發新的多價疫苗等,才能阻止下一波大流行的發生。
閱讀更多「社交距離APP的原理和資安?」之專家意見
「台灣社交距離APP」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與行政院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合作。專家表示,使用此APP有4個注意事項;若要準確發揮APP的功能,則必須有4個前提。
閱讀更多【會後新聞稿】新冠疫苗不良事件與變種病毒專家記者會
SMC新興科技媒體中心今日召開記者會,在台灣疫苗開打之際,針對疫苗不良反應事件與變種變毒,特別邀請三位疫情中不同醫學領域的專家提供專業解析,來為公眾澄清疫苗種種迷思。
閱讀更多「接種輝瑞疫苗後3天蜘蛛膜下腔出血死亡」之專家意見
到目前為止,雖仍有個案還在釐清死亡與疫苗的關聯性,但尚無任何經臨床確認是因接種新冠疫苗而引發死亡的個案報告。從輝瑞疫苗的監測通報發現,產生身體出血的個案極少,並無關聯性可以成立;且由該疫苗的成分及作用原理,也找不到合理的關聯性。
閱讀更多「紐約新冠華裔患者死亡率最高」之研究解析
該研究的死亡率是「住院患者」的死亡率(in-hospital mortality),住院患者多是重症或病危的狀況,不能代表所有的新冠患者。因諸多的研究限制,不能直接解釋成「華裔患者死亡率約為白人患者的1.5倍」;更不能延伸或擴大解釋成其他地區的「華裔患者的死亡率都很高」,僅能代表當時紐約市疫情開始爆發的公立醫院數據,不應誤導成是當時紐約市的所有疫情狀況。
閱讀更多「英六旬翁換腎失敗再患淋巴癌 確診新冠肺炎後腫瘤竟離奇消失」之專家意見
2021年1月,有媒體報導引用英國血液學期刊的臨床報告,61歲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男性病患,在確診新冠肺炎四個月後腫瘤消失,指稱「因新冠病毒觸發人體抗腫瘤免疫反應所致」。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