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地震臨震行為與客製化防災資訊價幾何?
今年4月3日花蓮地震發生當下,你怎麼應對地震呢?根據2018年花蓮地震後強震區的民意調查,只有6.5%的民眾執行正確的應變動作,在地震當下記得趴下、掩護、穩住,若在床上,則是用枕頭或被子保護頭部。
閱讀更多花蓮地震引發國際關注 台灣澳洲科學家即時發聲
2023年4月3日,花蓮經歷了一場規模7.2的大地震,此後一個月內多次餘震,一系列地震事件讓地震成為媒體報導的熱點。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在地震發生後不久,搭配國際合作夥伴澳洲科學媒體中心,迅速發布了12位澳洲科學家的專業評論,這些專家來自多個領域,他們根據各自專業背景,在地震發生後3小時內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各種可能影響和科學現象。
閱讀更多2024-01-24
2023年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年度成果
2023年度我們舉辦了14場記者會、共有40位科學家與201位記者出席⼈次,收到262位科學家的專業意⾒,累計達1,468篇新聞媒體的曝光。題⽬從雞蛋、能源、⽣成式AI、登⾰熱、基因編輯、禽流感、COP 28、外來入侵種⽣物報告,以及即時的諾⾙爾獎記者會,深度和廣度不⼀⽽⾜。這些⼯作,不因為⼈⼒與經費稀缺⽽停下,相反的,我們跟著科學與新聞的步調擴⼤選題、積極合作。要做⼀個被社會需要的非營利單位,就必須持續創造被需要的價值。
閱讀更多台灣學者研究COVID-19疫情中錯假訊息的研究評論 新聞稿
國際藥學期刊本月24日刊出台灣學者研究COVID-19疫情中錯假訊息的研究評論,評論中指出,要降低不實訊息所造成的傷害沒有捷徑,專家需要長期提供充分的資訊並讓公眾易於理解;專家需要學習如何進行科學溝通,公眾才能辨別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中,層出不窮的複雜訊息。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科學溝通的專家發表意見,專家們認為,科學家參與知識溝通時,首要目的是確保資訊能夠被正確傳達,信任是相伴而生的結果。
閱讀更多2023-01-18
2022年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年度成果
2022年,SMC結束了國科會補助計畫的身分,成立了台灣科學媒體協會,以運作獨立和資金獨立的組織型態,正式落地台灣。這一年,我們以正式SMC的身分,首次參加了兩年一度的國際SMC大會,也是第一次,我們有機會與其他七個國家齊聚一堂,分享台灣成果,交換國際經驗。
閱讀更多講求證據,捍衛真實的科學資訊,從捐款我們開始!
你覺得,接受到的網路資訊很亂嗎?
你也發現,重要科學都沒有被報導嗎?
你也認為,生活中充斥著偽科學,錯誤訊息百出嗎?
你覺得無奈,在不少議題上,人人都可自稱專家,但發表的見解卻都沒有根據嗎?
請支持SMC改變台灣的資訊速食文化!
閱讀更多從科技媒體勾勒SMC的角色:專訪科技新報資深採訪編輯陳建瑋
產製科學新聞的過程,不僅需要特定領域的科學知識,還有溝通與轉譯的功夫。SMC專訪陳建瑋,以瞭解科學記者的實務工作。究竟SMC還能協助媒體和專家哪些事呢?
閱讀更多英國研究如何成為報紙頭條(四)當SMC遇見基改爭議
英國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主任費歐娜・福克斯(Fiona Fox)接受訪談時曾提說,面對基因改造議題,她記得當時公眾場域的辯論並不理性:那時故事多過於證據、恐慌多過於討論。她最困惑的,是媒體中銷聲匿跡的科學家去了哪?
閱讀更多英國研究如何成為報紙頭條(三)SMC的第一戰MMR疫苗爭議
MMR疫苗「爭議」是英國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的第一場戰役。當時韋克菲爾德(Wakefield)造假的學術文章已發表四年
閱讀更多2019-01-25
英國研究如何成為報紙頭條(二)麻疹再起
英國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 以下簡稱SMC)是如何說服科學家面對媒體?在MMR疫苗是否會導致自閉症的爭議上,又是如何踏浪而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