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2022-08-03「猴痘的污名化問題」專家意見無論如何,將猴痘歸類為MSM疾病或性傳染病都是錯誤訊息。雖然性與愛撫行為確實可能會提高皮膚傷口、黏膜或呼吸道分泌物等密切接觸的風險,這也是為何WHO幹事長譚德塞會提到「減少性伴侶」以作為阻斷傳播鏈的手段。不過,若因此將猴痘理解成「性傳染病」,將使社會大眾誤會傳染途徑,而疏於防範親密行為以外其他人與人密切接觸的風險(如照顧感染者),或欠缺對少數群體具文化敏感度,而不利於欲實現之公衛目標,如提高疫調準確性、鼓勵個案通報與追蹤、防堵疫情擴大等。閱讀更多
科學文章, 生物醫療2022-08-03一篇疑造假的論文會毀了阿茲海默症的研究嗎?Science期刊於7月21日指出,Sylvain Lesné與Karen Ashe發表於2006年Nature期刊的阿茲海默症論文疑似造假,媒體報導中提到,科學界可能因此被誤導研究方向16年。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造假不可取,但即便造假屬實,對阿茲海默症研究的影響有限。阿茲海默症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全世界數千個實驗室過去一百年累積的成果,並非單一實驗室可以操控。閱讀更多
科學文章, 生物醫療2022-07-29謠言說 5G 會造成 COVID-19 症狀?專家解析網傳謠言引用了一篇收錄在PubMed Central的文獻,提到這篇文獻可以證明手機5G造成了COVID-19的症狀。這份看似龐大的文獻真的可信嗎?專家詳細分析給你聽!閱讀更多
科學資訊, 生物醫療2022-07-29「研究:人真的會餓到生氣」解析在2018年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韓裔美籍的單板滑雪女將克洛伊·金(Chloe Kim)在休息期間發布一則推特:「Wish I finished my breakfast sandwich but my stubborn self decided not to and now I'm getting [...]閱讀更多
記者會, 生物醫療2022-07-27Nature期刊的阿茲海默症研究造假的影響 新聞稿今(2022)年7月21日,Science期刊刊登了專文,敘述萊斯內(Sylvain Lesné)在2006年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一篇有關阿茲海默症的研究,被美國范德比大學的神經科學家施拉格(Matthew Schrag)提出可能造假的疑慮。這個事件引起神經科學家、阿茲海默症研究領域的重大關注,但研究造假對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方向有影響嗎?會讓阿茲海默症的研究結果付之一炬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邀請兩位台灣研究阿茲海默症的專家說明。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2022-07-25「Nature期刊的阿茲海默症研究疑似造假,會造成什麼影響?」之專家意見西爾萬.萊斯內(Sylvain Lesné)在2006年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被美國范德比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馬修.施拉格(Matthew Schrag)提出可能造假的疑慮。究竟目前科學家對阿茲海默症的理解是什麼?這篇有誤的研究會造成什麼影響?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釋疑。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