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種間嵌合胚研究的老酒新瓶:人─猴嵌合胚胎的新里程與省思

今年4月15日,知名的期刊《細胞》(Cell)發表了第一例鑲嵌了人類細胞的猴子胚胎,並在體外培養19天,證實另一種具有更高分化潛能的人類幹細胞(expand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EPSC)可直接嵌入食蟹猴胚體與其胚外組織。此在發育生物學與胚胎學的研究上建立了嶄新的里程碑,但也再次引起社會大眾對科學倫理的憂心與省思。
閱讀更多

鮮乳冷鏈技術下的新消費趨勢

每一瓶鮮乳在送到消費者手中前,需要經過層層關卡。剛擠出來的生乳溫度與人的體溫接近,差不多在37、38℃左右,處於無菌的狀態。當生乳接觸空氣後難免會滋生細菌,因此剛擠出來的生乳需立即經過乾淨管線進入儲乳桶中,並在2個小時內將溫度降至4℃以下、凍結點以上,以確保生乳每毫升的生菌數不超過10萬。
閱讀更多

氣候行動入門課,從解讀科學爭議著手

最近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整理的氣候變遷研究爭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科學家發表一篇新文章,然後被科學社群戰爆的故事。為什麼需要整理這系列戰文呢?因為該作者的論點是:氣候變遷已經通過了無法回復的臨界點。在氣候科學的研究上,「氣候變遷存在」已是具有科學家共識的常識;所以現在科學家在討論的是,哪時候才是回不去的臨界點,以及在氣候變遷影響之下的天氣現象會如何改變。
閱讀更多

A+B食物=中毒?

有時我們會看到某些食物相互搭配引起食物中毒的消息,像是去年秋天有消息傳出「吃完柿子/柚子千萬别喝優酪乳,也不能吃香蕉,會中毒」, 而農民曆時至今日也有介紹許多食物相剋的圖。面對這些資訊我們應該如何判別呢?
閱讀更多

譜出「智識」與「人文」的協奏曲──新媒體發展下之「記者」遇上「科學家」

提及科學傳播,論者多強調,欲使科學和科技的進展有益於社會,端賴提升民眾的科學素養。運用媒體的多元化管道去傳遞科學資訊到人類社群,是傳達和普及科學知識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當「記者」遇上「科學家」,雙方需共同合作,將科學知識或科技創新的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妥適地「轉譯」或轉化予社會一般大眾瞭解。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