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應對氣候風險 制定調適策略

面對氣候緊急狀態,各國雖然提出「減少碳排放」的目標,但只減少碳排放,並不足以應對短期內,國家、企業乃至社區與個人,可能遇見的氣候風險。找方法減少社會受氣候變遷損害的「調適研究」,是因應氣候災害,使國家與社會能快速從災害中復原的關鍵。
閱讀更多

「北極降水增加的速度變快」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發布最新研究〈新氣候模型顯示北極降水增加的速度比過去預測更快、幅度更大〉。這份研究採用CMIP6模擬,最新的推估認為到2100年,北極變暖、海冰損失速度比過去更快,因此導致水文循環的範圍與速度增加。並預計北極在夏季和秋季期間,從降雪轉為降雨的發生時間,會比過去預估的時間提早幾十年發生。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對此研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

「COP 26協議」專家意見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國會議(COP26),於2021年11月13日晚間公布最終協議結果。成為第一個放入減少煤炭、化石燃料補貼期程的協議。然根據研究目前全球所承諾的氣候政策,尚不足以在本世紀末將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據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對本次COP26所簽訂的協定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

「模型預測顯示海洋生態系統將面臨更高的風險」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自然氣候變遷》發布〈下一代總體預測顯示海洋生態系統將面臨更高的風險〉研究。這份研究比較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模型對比計畫(Fish-MIP)中的模型與CMIP6與CMIP5的氣候模型。研究發現與CMIP5相比,在CMIP6中由於暖化程度加強,特別是在高排放情境,全球平均海洋動物量下降幅度增加。但對區域的影響仍有不確定性。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

2021諾貝爾物理獎官方新聞稿全文翻譯

三位得獎者因他們在混沌與顯著隨機現象的研究,共享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與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為我們對地球氣候與人類如何影響它的知識奠下基礎。 喬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因他在無序材料與隨機過程的革命性貢獻而獲獎。
閱讀更多

2021諾貝爾物理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1)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由日本學者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德國學者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與義大利學者喬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三位共同獲獎。其中的真鍋淑郎與哈塞爾曼都是氣候科學家,使用模型模擬全球暖化,奠定人類如何影響氣候與複雜地球系統的研究基礎。
閱讀更多

「基於生物地球化學和區域性生物地球物理影響力的造林選擇」專家意見

2021年9月27日,國際期刊《自然氣候變遷》發佈新研究〈基於生物地球化學和區域性生物地球物理影響力的造林選擇〉。未來植樹與造林將是減少二氧化碳的重要手段。但大量的植樹造林也會改變地表的能量平衡,使當地氣候變暖或變冷,這個生物地球物理(BGP)的影響過去經常被減緩碳排的政策方案忽略。這份研究評估至本世紀末的造林潛力,認為重建與保護熱帶地區森林有必要性,且應於政策情境中考慮BGP效應。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

「暖化下北太平洋對聖嬰現象影響增強」專家意見

2021年9月16日晚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發佈新研究〈溫室暖化下北太平洋對聖嬰現象/南方震盪的影響增強〉。這篇研究指出在全球暖化下北太平洋經向模態( North Pacific Meridional Mode, NPMM)對聖嬰現象的影響增強,且會是未來預測極端聖嬰事件時,更具可預測性與影響力的前兆。聖嬰現象亦會影響台灣氣候,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

「在攝氏1.5度世界中無法開採化石燃料」專家意見

2021年9月8日,國際期刊《自然》(Nature)刊登最新研究報告〈在攝氏1.5度世界中無法開採化石燃料〉。研究發現在這個預估條件下,到2050年,我們應該要將目前60%的石油與天然氣,以及90%的煤炭保持在未開採狀態,才有機會將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以下。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回應此篇研究。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