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全球禽流感疫情對台灣產業的衝擊
野鳥為禽流感病毒的主要天然宿主,候鳥的遷徙使疫情快速擴散,而台灣正好位於候鳥東亞澳遷移路線的下游,於2022年9月日韓兩國均有禽場爆發禽流感疫情,病毒沿著候鳥遷徙路線從歐洲一路傳進亞洲和非洲,候鳥遷徙會途經日韓兩國再來到台灣,這個過程提高禽流感病毒帶至台灣的風險。加上台灣禽場密度高,周圍多鄰近水鳥棲息的濕地環境,而且水禽場多屬於開放式或半開放式空間,使得野鳥容易將禽流感病毒傳入禽場內感染家禽,造成疫情爆發。
閱讀更多後COP27的臺灣綠色金融政策再思考
COP27會議11月20日於埃及夏姆錫克落幕,一如會前各方預期,這次比較可能有具體進展的討論集中在「資金」。大會最終決議文件「夏姆錫克實踐計畫」也直指,當前全球氣候資金規模距離目標有大幅落差。
閱讀更多「2022年全球高病原性禽流感(HPAI)的疫情與防範」專家意見
目前全球禽流感疫情已擴及到台灣,台灣多縣市的養畜場及野鳥排遺檢出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HPAI)病毒。H5N1疫情嚴峻,台灣是否能有效防堵國內疫情擴散,有賴政府實際執行的防疫策略與監測方針,透過台灣學者的看法與討論,提供決策者與民眾更多具參考價值的科學資訊與實證建議。
閱讀更多「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核融合進展報告」專家意見
美國能源部在台灣時間12/13(二)晚間23:00(美東時間EST 12/13上午10:00 )舉辦記者會,說明透過「國家點火設施」首次完成一個可控制的核融合實驗,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技術突破。在這次實驗中也已達成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的「淨能量增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核能研究的最新進展。
閱讀更多「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專家意見
台灣時間12月19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CBD)的COP15正式落幕。這次會議延續於2020年期滿的愛知目標,訂定第三次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十年目標。受到COVID-19影響,原訂在2020年舉辦的COP15延宕至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分享台灣生物多樣性的狀況與觀點。
閱讀更多「COP15:一個保護自然的全球峰會」紐西蘭專家回應
2022年12月7日至19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將於加拿大蒙特婁登場,各國政府代表將於這週齊聚一堂。
紐西蘭科學媒體中心請專家針對紐西蘭生物多樣性下滑的趨勢發表看法,並詢問他們期待COP15能有什麼進展以及背後的原因。
閱讀更多「口型蛋白會調節脂肪生成的研究」專家意見
在陽明交大腫瘤惡化卓越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吳韶芩的小鼠動物模型中,可以看到在餵食高脂飼料(high-fat diet, HFD)後,表現過量的口型蛋白基因轉殖小鼠(STOM transgenic mice)的體重與脂肪組織重量,會比一般小鼠更重,但只要恢復正常飲食,口型蛋白基因轉殖小鼠的體重與健康狀況就會恢復正常。研究顯示,口型蛋白會參與脂肪生成過程的訊號調節,包括脂肪細胞的分化、脂肪的產生、儲存、分解和分泌。
閱讀更多減碳如何接軌國際?台灣尚缺即時科學數據
每年氣候峰會開幕之前,許多國際學研單位會陸續發布氣候變遷的最新研究與評估報告。這些報告以「實際掌握的科學資料與證據」告訴大眾,我們離暖化有多近,也讓國際社會知道距離限制全球升溫在攝氏1.5度有多遠。除了了解全球的情況,各國也需要依靠這些科學證據,釐清國內主要的排放源,評估減碳政策成效,才能對症下藥。
閱讀更多懷孕改變大腦的最新研究 新聞稿
今(2022)年11月23日台北時間凌晨零時,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最新研究,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Amsterdam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研究團隊發現了懷孕女性的大腦灰質容積降低,白質的微結構改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醒,此研究雖然證實先前發現懷孕的確會改變大腦,但仍有限制,還不知道大腦變化對神經細胞功能的影響,以及是否影響母嬰行為。
閱讀更多「懷孕期間大腦變化的研究」專家意見
本研究與「一孕傻三年」、「懷孕會變笨」這些「道聽塗說」的傳統的關聯,似乎也是大家會對此篇研究記得或傳誦的主要原因。但先前亦有回顧文獻指出上述這些說法的不正確,意即女姓懷孕並不會變笨。專家認為,此篇研究發表的最大貢獻是激起更多有興趣且有資源的研究者來一起投入,並願意為了驗證此類研究,願意打破傳統約束,以更多新手準父母為研究對象,看能否提供不同或共同的結論。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