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1-12-14「對於在英國檢測到兩個 Omicron 確診案例,以及新的應對措施」英國專家回應英國衛生與社會服務大臣薩吉德.賈偉德( Sajid Javid)已確認在英國發現了兩例 Omicron 變異株確診案例。以下為英國專家對此的看法。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1-12-14「Omicron變種病毒」澳洲專家意見受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變異株-B.1.1.529,已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命名為Omicron。以下為澳洲專家對此的看法。閱讀更多
新聞稿 生物醫療 2021-12-14Omicron變種病毒研究綜整Omicron的出現的確引起了擔憂,在還沒有足夠研究的情況下,針對Omicron的許多資訊都還在初步了解的階段。Omicron是否真的「最可怕」、「大魔王等級」、「讓疫苗失效」,都是未知或已知為誤,要得到有效的科學證據需要一定的時間。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1-12-02「萊克多巴胺豬肉與人體食用安全議題」專家意見各國家除參考前述ADI劑量外,同時考量其國人攝食習慣、作物種類、栽培管理目的及國際組織標準等,進一步制訂本國行政管制劑量作為執法標準,此一標準並非「超過就會中毒」,而是提供廠商一個「超過就會受罰」的標準。評估健康風險的過程中,主要是結合兩部分的資訊,一者為豬肉內萊劑的濃度,另外一個則是攝取豬肉量的多寡,將兩者整合起來,以評估其是否超過每日最大安全攝取量。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氣候變遷 2021-11-30「北極降水增加的速度變快」專家意見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發布最新研究〈新氣候模型顯示北極降水增加的速度比過去預測更快、幅度更大〉。這份研究採用CMIP6模擬,最新的推估認為到2100年,北極變暖、海冰損失速度比過去更快,因此導致水文循環的範圍與速度增加。並預計北極在夏季和秋季期間,從降雪轉為降雨的發生時間,會比過去預估的時間提早幾十年發生。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對此研究提供觀點。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1-11-30「Omicron變種病毒(B.1.1.529)」專家意見南非發現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B.1.1.52,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於周六(11/26)正式以希臘字母命名為Omicron,列為「受關切變種(VOC)」。閱讀更多
生物醫療 科學資訊 2021-11-26「混打AZ/BNT新冠疫苗」研究與專家意見近日台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宣布開放預約新冠疫苗混打,究竟不同種類與廠牌的新冠疫苗混打,研究怎麼說?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針對AZ+BNT混打的組合,整理現有的相關文獻與專家意見。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1-11-26「長期洗腎患者感染COVID-19的危險因子與死亡率」專家意見透析病人相較一般民眾有更高的風險會感染COVID-19;染病後,其死亡的風險也會較高。這個發現不僅在美國,在世界各地也都有類似報告。研究發現的危險因子項目可以參考,但是數值會因上述理由差異極大。特別是如果把疫苗注射的影響考慮進去,結果影響會更大。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能源 2021-11-26「核廢料處置」專家意見隨著台灣的核電廠陸續除役,目前核廢料的處置規劃為何?從科學的觀點這樣的處置程序是否符合安全規範?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綜整國內外資訊如下,並請專家提供科學觀點。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1-11-24「可引發T細胞免疫力的COVID-19蛋白質疫苗」專家意見今(2021)年11月24日,國際期刊《自然》(Nature)發表一篇研究,此研究第一期試驗收集平均18-80歲的36人,施打一劑CoVac-1疫苗,間隔28天和56天後,分析兩種T細胞(表現出CD4和CD8這兩種抗原的T細胞)的免疫反應與安全性。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