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回應 智慧機械 2020-11-20「AI分析咳嗽聲可以辨別COVID-19無症狀感染者」之專家意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以卷積神經網路(CNN)為基礎的AI模型,運用人自願錄下的咳嗽聲資料庫訓練AI,再讓AI分辨有無COVID-19感染。目前AI真的可以用咳嗽聲「診斷」COVID-19感染嗎?我們該怎麼看待AI的判斷結果?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環境 2020-11-13「塑膠微粒誘發微生物分泌高黏度胞外聚合物」專家意見今年(2020)8月一篇在《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研究《Nano- and microplastics trigger secretion of protein-rich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from phytoplankton》發現,塑膠微粒(奈米、微米級)會誘發海洋微生物(浮游植物)分泌蛋白質濃度高的胞外聚合物,並影響浮游植物的生存率。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環境 2020-11-05「 研究發現使用塑膠奶瓶沖泡奶粉會釋放塑膠微粒」專家意見研究發現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奶瓶在消毒以及沖泡配方奶的過程中,每公升會釋放16,200,000顆塑膠微粒,估計使用PP奶瓶的嬰兒在出生的第一年,平均每天會暴露在1,600,000顆塑膠微粒的風險中。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0-10-27REGN-COV2雞尾酒療法與後續評估之專家意見「REGN-COV2」是由美國雷傑納隆藥廠研發的抗體藥物,目前還在人體試驗階段。在10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的醫生康利(Sean Conley)發表一份聲明,川普在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後,使用8公克的多株抗體「REGN-COV2」、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以及皮質類固醇的合併治療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智慧機械 2020-10-26「AI寫新聞登上英國衛報」之專家意見衛報編輯人員要求AI撰寫約500字的文章,以說服人類,機器人訴求和平。而AI產出的文章內容,主要在說服人類不必害怕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沒有危害人類的企圖,以及希望人類視AI為一位友善的機器人等。但是,目前AI可以「完全獨立」寫出新聞嗎?這樣的技術有何特別?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環境 2020-10-22「寶特瓶真的會溶出塑化劑及重金屬嗎?」專家意見今年(2020)10月14日一篇新聞報導〈寶特瓶當水壺用1年……瓶歲女童「皮膚狂流湯」月經提早來〉指出,女童長期將寶特瓶當作水壺使用,導致異位性皮膚炎以及性早熟。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