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生物力學使蟎在宿主身上佔據獨特的空間生態區位」專家意見
2024年3月20日上午8:01分,國際期刊《英國皇家學會報告B系列》發布台灣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生態力學使蟎在宿主埋葬蟲身上佔據獨特的生態空間區位〉。了解生態區位的劃分的機制,有助於預測不同物種之間的競爭與共存關係,以提出適當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策略。過往的研究對象多以中、大型生物為主,本篇研究透過觀察兩種蟎在埋葬蟲身上的生態區位分佈,發現不同種蟎分佈的位置,與其生物力學的特性相關。這顯示,即使是不同種蟎間存在競爭關係,彼此也無法相互取代生態上的功能。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閱讀更多IPBES外來入侵種報告與台灣外來入侵種現況線上記者會 新聞稿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於台灣時間9月4日晚間發布《外來入侵種評估報告》。報告指出,外來入侵物種對全球的自然、經濟、糧食安全和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威脅。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鍾國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郭奇芊,以及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於線上記者會說明這次IPBES報告內容與台灣外來入侵種的現況。專家強調,最重要的是落實邊境防治,不要再有新的外來入侵種進入台灣。
閱讀更多「IPBES外來入侵種報告」專家意見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將於台灣時間9月4日晚間20:00發布《外來入侵種評估報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台灣研究外來種與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的專家,解析報告重點與台灣的關聯,還有台灣入侵種現況。
閱讀更多「森林砍伐導致日夜溫差加劇對夜間動物造成負面影響」專家意見
2023年5月24日上午7:01分,國際期刊《英國皇家學會報告B系列》發布台灣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森林砍伐山區的溫度變化較高影響夜行動物的競爭優勢〉。研究發現森林砍伐造成的日溫差加劇,使夜行性的埋葬蟲,需同時面對夜間溫度過低不利於自身繁殖生存,以及白天溫度升高有利於日行性的麗蠅獲取資源,導致埋葬蟲可獲得的資源變少的雙重打擊。這也是首次有研究證實,日溫差變化加劇,會影響活動模式不同的物種之間的競爭關係。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對這篇研究的觀點。
閱讀更多「公海條約與海洋保護區」專家意見
台灣時間3月5日下午(紐約時間3月4日晚間)聯合國宣布通過「公海條約」(The High Sea Treaty)。這份條約是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之後,40多年再次針對「公海」的規範達成共識。公海條約是達成生物多樣性公約2030年30X30的生態保護承諾的關鍵,這是因為全球有近70%的海域屬於公海,而此前尚無在公海設立保護區的任何法源依據與機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對此提出觀點。
閱讀更多「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專家意見
台灣時間12月19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CBD)的COP15正式落幕。這次會議延續於2020年期滿的愛知目標,訂定第三次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十年目標。受到COVID-19影響,原訂在2020年舉辦的COP15延宕至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分享台灣生物多樣性的狀況與觀點。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