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著名神經科學家艾利澤.馬斯利亞的研究被質疑造假,會造成什麼影響?」專家意見
著名神經科學家Eliezer Masliah(艾利澤.馬斯利亞)發表的多篇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研究,被美國一位記者Charles Piller(查爾斯.皮勒)提出可能造假的疑慮,但是,目前並未公布是哪兩篇研究、分屬哪些期刊、可能偽造的圖片是哪一個實驗結果;也仍不知道若證實研究結果有誤,是因作者蓄意造假抑或誤植;若為誤植,又需要何種更正。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機制與藥物的專家釋疑。專家提醒,在詳細的NIH調查報告出爐前,仍需謹慎看待這起事件。
閱讀更多「研究顯示有兩個APOE4基因的人一定會得阿茲海默症?」專家意見
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於5月6日發表一篇研究,透過臨床、病理和生物指標來評估同時具有兩個APOE4 基因對阿茲海默症的影響,發現幾乎所有具有兩個APOE4基因的人(同時從父母雙方遺傳到APOE4)都有阿茲海默症。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專家說,此研究所說有兩個APOE4基因的人「幾乎完全發病」是指出現例如腦脊髓液中的Aβ澱粉蛋白,Tau [...]
閱讀更多「台灣失智症盛行率研究」專家意見
3月21日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公布臺灣社區失智症調查結果,調查全國22縣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失智症盛行率以及失智症類型。究竟在台灣欲研究失智症的人口和盛行率,需要考量哪些因素?我們該如何理解台灣失智症的現況,有可能降低盛行率嗎?
閱讀更多「空污濃度與失智症患者使用心理健康服務的增加有關」專家意見
今(2023)年8月8日台北時間凌晨06:30,國際期刊《英國醫學期刊-心理健康》(BMJ Mental Health)發表一篇由倫敦國王學院精神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研究所(IoPPN)貝克利斯副教授(Dr. Ioannis Bakolis )等人所做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暴露在較高濃度的細懸浮微粒(PM2.5)和二氧化氮(NO2),失智症患者使用心理健康服務(mental health services)有增加的趨勢,尤其是血管性失智症患者,關聯性相對更高。
閱讀更多「全身性發炎與失智症風險的關聯研究」專家意見
今(2023)年7月20日台北時間凌晨02:00,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發表一篇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梅克力博士(Dr. Krisztina Mekli)等人所做的研究。研究發現,全身性發炎(systemic inflammation)與日後發展成失智症的風險存在微小的關聯性。研究團隊分析英國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中約50萬人的健康數據,評估體內發炎指標(systemic inflammatory biomarker [...]
閱讀更多研究抵抗阿茲海默症認知障礙的基因 新聞稿
昨(15)日台灣晚間11點,國際期刊《自然醫學》發表一篇由哥倫比亞安蒂奧基亞大學與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所做的「抵抗阿茲海默症認知障礙的基因」研究。結果顯示一位哥倫比亞男性具有COLBOS突變基因,有可能限縮Tau蛋白在大腦的聚集,而提供了抵抗遺傳性阿茲海默症認知障礙的效果,這也是全世界第二篇研究找到能抵抗遺傳性阿茲海默症認知障礙的基因。專家認為台灣可利用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也許有機會找出台灣人特有能抵擋阿茲海默症病程的遺傳基因特異性序列。
閱讀更多「抵抗阿茲海默症認知障礙的基因」專家意見
今(2023)年5月15日國際期刊《自然醫學》發表一篇由哥倫比亞安蒂奧基亞大學與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做的研究。研究分析了來自哥倫比亞的 1,200 位有PSEN1 基因突變且因此得到罕見遺傳性阿茲海默症的人,找到一位哥倫比亞男性雖然有罕見遺傳性阿茲海默症相關的基因,大腦也有出現阿茲海默症的跡象,通常在40-50 歲時會開始影響認知能力,但這位男性卻在67 [...]
閱讀更多美國FDA批准阿茲海默新藥Lecanemab 新聞稿
今(2023)年1月6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百健(Biogen)藥廠與日本衛采(Eisai)藥廠合作開發的新阿茲海默症藥物「Lecanemab」(美國上市藥品名:Leqembi),消息一出獲高度關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認為正確理解阿茲海默症研究進程與新藥資訊對患者至關重要,特邀請五位專家解析。
閱讀更多「阿茲海默新藥Lecanemab通過美國FDA批准」之專家意見
百健(Biogen)藥廠與與日本衛采(Eisai)藥廠合作開發的新阿茲海默症藥物「Lecanemab」在今年1月6日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對阿茲海默藥物開發有什麼影響?我們該如何看待研究報告呢?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專家解析。
閱讀更多「百健的阿茲海默新藥Lecanemab可以減緩早期阿茲海默症的認知衰退?」之專家意見
百健(Biogen)藥廠與與日本衛采(Eisai)藥廠合作開發了新阿茲海默症藥物「Lecanemab」。藥廠發布的新聞稿提到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相較於安慰劑,使用Lecanemab治療 18 個月時,CDR-SB量表(global 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scale)中認知下降的程度減少了27%。目前還未公開相關報告和數據。究竟為什麼這支藥物Lecanemab此次可以獲得重大關注?與先前阿茲海默症藥物相比有何不同?
閱讀更多一篇疑造假的論文會毀了阿茲海默症的研究嗎?
Science期刊於7月21日指出,Sylvain Lesné與Karen Ashe發表於2006年Nature期刊的阿茲海默症論文疑似造假,媒體報導中提到,科學界可能因此被誤導研究方向16年。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造假不可取,但即便造假屬實,對阿茲海默症研究的影響有限。阿茲海默症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全世界數千個實驗室過去一百年累積的成果,並非單一實驗室可以操控。
閱讀更多Nature期刊的阿茲海默症研究造假的影響 新聞稿
今(2022)年7月21日,Science期刊刊登了專文,敘述萊斯內(Sylvain Lesné)在2006年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一篇有關阿茲海默症的研究,被美國范德比大學的神經科學家施拉格(Matthew Schrag)提出可能造假的疑慮。這個事件引起神經科學家、阿茲海默症研究領域的重大關注,但研究造假對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方向有影響嗎?會讓阿茲海默症的研究結果付之一炬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邀請兩位台灣研究阿茲海默症的專家說明。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