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DeepSeek的資安疑慮與對台灣AI的啟示」專家意見
中國人工智慧公司開發大型AI模型DeepSeek,2024年底橫空出世,能達到與ChatGPT相同甚至超越ChatGPT的效能,而引起廣泛的討論。然而由於用戶資料儲存在中國伺服器,引發蒐集使用者數據的疑慮,陸續有國家宣布限制或禁止在政府部門的設備中使用DeepSeek。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新的AI模型、DeepSeek的資安疑慮,以及對台灣研發AI模型的影響呢?
閱讀更多「引領AI創新」獲諾貝爾獎:深度學習技術加速產業變革
今年的諾貝爾獎凸顯了人工智慧(AI)的角色,化學獎頒給AI技術預測蛋白質結構的科學家,物理獎則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霍普菲爾(John J. Hopfield)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辛頓(Geoffrey E. Hinton)共同獲得。他們的研究是AI領域的重要基石,更為深度學習技術的廣泛應用鋪墊道路,為未來的科技與產業變革奠定基礎。
閱讀更多「預測蛋白質結構」獲諾貝爾獎:巨大突破重塑醫療與科技未來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預測蛋白質結構」研究,這項突破不僅大幅縮短解密蛋白質結構的時間,還開創了設計蛋白質的新時代,未來不僅有助於醫藥產業,也將帶來環境保護和其他科學領域的創新可能。
閱讀更多2024諾貝爾化學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由大衛.貝克(David Baker)、德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和約翰.瓊珀(John M. Jumper)獲得殊榮,貝克成功創造了全新類型的蛋白質,而哈薩比斯和瓊珀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模型來解決預測蛋白質複雜結構的問題。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四位專家解析研究重要性。
閱讀更多2024諾貝爾物理獎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2024)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由約翰.霍普菲爾(John J. Hopfield)和傑佛瑞.辛頓(Geoffrey E. Hinton)獲得殊榮,以表彰他們使用統計物理學的模型,發展出方法,讓人工神經網路能夠用於機器學習,帶來突破性的研究與應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舉辦線上記者會,邀請兩位專家說明人工神經網路研究的重要性。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總結,兩位得獎者的研究奠定了廣大AI應用的基礎。
閱讀更多2024諾貝爾物理獎官方新聞稿全文翻譯
2024年諾貝爾物理獎要表揚2位得主約翰.霍普菲爾(John J. Hopfield)和傑佛瑞.辛頓(Geoffrey E. Hinton)「因為他們的基礎性發現與發明,讓人工神經網路能夠應用於機器學習」
閱讀更多「偵測大型語言模型中的AI幻覺」專家意見
大家熟知的ChatGPT,即使已經能夠回答使用者的問題、可以生成書信,但仍然會編造錯誤、虛假的資訊,這種產生原本資料庫中沒有的資訊,就是AI幻覺。國際期刊《自然》6月19日晚間23:00發表一篇研究,提出一種偵測AI幻覺的方法。作者認為,儘管AI幻覺的症狀相似,但在不同的語言模型中,產生AI幻覺的機制不同,需要分別處理,而這篇研究可幫助使用者瞭解何時應該要謹慎注意,不要太依賴大型語言模型的回覆。
閱讀更多新演算法加速微型衛星影像傳輸 有望協助救災
微型衛星的影像資料有利地震救災,卻受限於高成本與影像的低品質,而最新研究為此提出低成本的可能解決方案。RTCS系統是成功大學許志仲副教授研究團隊首創的技術,能同時解決原本衛星影像上可能出現的瑕疵,又能還原被壓縮的影像。
閱讀更多「新演算法加速微型衛星影像傳輸」專家意見
「衛星遙測」領域的指標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刊登一篇由成功大學統計學系教授許志仲團隊發表的最新研究。研究開創新的演算法,稱為RTCS系統,能同時解決原本衛星影像上可能出現瑕疵、影像傳輸過程受到雜訊干擾的問題,又能還原被壓縮的影像,未來將有助微型的衛星影像相關的應用,例如協助救災。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