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mRNA新冠疫苗與心肌炎的研究」專家意見
近日台灣媒體報導青少年打BNT疫苗議題時,提到一篇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發表的文章:「Myocarditis With COVID-19 mRNA Vaccines」,整合有關mRNA新冠疫苗與心肌炎的既有文獻,以及已發表的數據。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專家回應,期望基於科學證據,讓大眾更正確的理解COVID-19 mRNA疫苗與施打疫苗後的心肌炎事件。
閱讀更多「醫護接種疫苗與無症狀新冠感染的檢測」專家意見
今(2021)年11月11日,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發表一篇研究,結果發現,比起未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有接種疫苗者與無症狀SARS-CoV-2感染的檢測下降有關。
閱讀更多新冠疫情下,科學家與民眾間看不見的溝通成本
專家和民眾隨著疫情變化,不但討論話題不同,思惟邏輯也不相同。因為全球Delta疫情,使得原先討論熱度極高的疫苗保護力,轉變成Delta高傳染力、或是合併討論兩者間的關聯,但中間仍有差別。「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長期觀察,初步發現幾個現象。
閱讀更多網傳「英國公共衛生部數據顯示接種疫苗的住院死亡風險反增?」專家解析
網傳文章提到英國公共衛生部數據顯示接種疫苗的住院死亡風險反增,已引起眾多關注和轉傳,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與合作夥伴「MyGoPen事實查核組織」共同澄清新聞與查證研究,特邀專家解析文章中的幾項與科學相關的訊息。究竟哪些敘述可能會誤導大眾呢?
閱讀更多「混打AZ疫苗與BNT疫苗的免疫特性和效果」專家意見
今(2021)年10月21日,國際期刊《自然》(Nature)公開一篇法國里昂國際傳染病研究中心(Centre International de Recherche en Infectiologie Lyon, CIRI)的研究,探討混合施打AZ與BNT兩種不同廠牌的新冠疫苗後,產生細胞免疫的特性與效果。
閱讀更多「家人提供的COVID-19免疫保護研究」專家意見
此研究是瑞典全國性的統計,含括了超過八十萬個家庭和近一百八十萬個人,具有相當意義,由此研究再度證實新冠肺炎和家庭內傳染的密切關係。透過回溯性的世代研究了解到「未曾感染過COVID-19或未曾完整接種過疫苗者」的無免疫保護力者隨著家中其他具有免疫保護的家人人數增加,會大幅度的降低45到97%之後被感染到COVID-19風險,當然進一步的就可以降低家戶內的群聚傳染。
閱讀更多「伊維菌素的省思:單靠彙總數據的統合分析不可靠」專家意見
針對伊維菌素(ivermectin)的一些研究,作者指出一些研究上的錯誤會影響研究者判斷伊維菌素的療效,包含更新的臨床試驗資料(trial registry)與病患的基本病例資料(patient demographics)不一致、收集資料真實性和宣稱的時間軸不一致,以及方法學上的重大缺陷。
閱讀更多防疫也能減塑 疫情下不忘塑膠循環利用的環保理念
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未見緩歇,對全球的社會與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減塑政策也跟著變動。我國環保署也於今年5月12日宣布,因應疫情暫時開放使用免洗餐具。由此來看,原有的減塑政策已因防疫需求,被迫放寬或延期。
閱讀更多各國COVID-19兒童疫苗施打資訊一次看(持續更新)
全球多個國家已從今年六月,陸續規劃兒童或青少年施打COVID-19疫苗,在各國的緊急使用授權(EUA)核准各家疫苗。各國針對孩童施打疫苗規定有許多不同,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將持續蒐集各國政府與媒體等資料,並更新整理表格提供參考。
閱讀更多